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6|回复: 0

国考名师辅导:行测经典真题荟萃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3 23: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行为科学研究显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通常不那么复杂,也宽松些,可能是由于这种人际关系更有规律,更易于预料,因此也更容易协调。因为人们知道他们每天都要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定的工作。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
    A.普通的人际关系缺乏规律
    B.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
    C.共同的目标使工作人员很团结
    D.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靠共同努力
    【技巧点拨】文段是先给出了结论,再指出原因,所以可将文中的“因为”看作是“之所以……是因为……”的变式。“是因为”后的内容为重点,即“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定的工作”,C项的表述与此一致。
    2.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
    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
    B.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
    C.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D.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技巧点拨】根据否定假设法,“如果”后的内容是作者否定的,故作者赞成的是政府不应轻易改变原有的政策,即政府应持续贯彻其制定的政策。本题正确答案为B。
    3.中国很早就有鲛(jiāo)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
    A.关于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神秘传说
    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
    【技巧点拨】在材料中,作者提出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出现过鲛人,且引用了干宝《搜神记》中关于鲛人的神秘传说,所以B、C两项属于引述文中已出现的内容,排除。作者以“虽然……还是……”的句式在断尾引出了文章的重点: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但“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生活的人类。显然,作者与学者的观点不同之处并不在于鲛人的居处问题,而在于鲛人是否是人类,由此排除D。所以本题答案为A。
    4.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的。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面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的是( )。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技巧点拨】整段材料都在介绍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问题:信息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使得信息具有“易转移性”;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社会效应;人际交往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概括起来,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就是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就涉及到信息伦理,综合起来就是选项B。而A、C、D三项都只是信息社会的某一方面。故本题答案为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9 21:54 , Processed in 0.04273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