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思维能力是人的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其涵义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通过对一个人的判断推理能力的判定,能够反映出他对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尤其在判断推理板块,有一种“拦路虎”题型,那就是图形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它的出题量一直保持在很稳定的状态,每套题10个图形。
在图形类题目当中,有一种令众多考生“神魂颠倒”的特殊试题,就是空间重构类问题。这种题型,更多的授课老师喜欢把其称之为更加形象的“折纸盒”、“拆纸盒”问题。刚刚接触这种题目时,考生往往会惯性的按照自己大脑思考的去解决题目,但是殊不知,我们的大脑也存在“骗人”的时刻。那么,此类试题究竟要考察考生的哪些“基本功”呢?简单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想要考察的是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立体视图能力。为了解决空间想象给大家解题带来的瓶颈,今天,河北知满天的公考专家将就如何解决重构问题中的移面法进行阐述,为考生进行答疑解惑。
移面法,简而言之,就是移动平面。更多的时候,移面是以一种辅助手段出现的,但是依旧是很重要的。这种移动,不是无规则的移动,平面图形中的移动,必要要遵循某种规律。我们通过一组图形先来了解下,一个立方体的11种展开形式。
ca62cbaee774ef462c7757da4b85c21206.png
图1 立方体的11种展开形式
那么,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不可能完全按照这11种方式去移动,即使刻意背诵下来,工作量也很大,那有没有什么好的技巧把它记忆下来呢,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
38d5e907d5f267e177b30a4da8e7fd1506.png
图2 一个立方体展开平面
上图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立方体的平面展开形式。在这个平面展开图中,我们可以看出,B与D面是相对面,C与E面是相对面,剩下的A与F面也是相对面。
以A面为例,可以移动A面,但是,考生务必注意A面不可以随便移动,比如,将A面移动到B面的上面,这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样移动的话,根本就组不成一个立方体。因此,考生务必注意,移动A面时,务必与F面依旧呈现相对面的状态才可以!务必与F面依旧呈现相对面的状态!务必与F面依旧呈现相对面的状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啊。
比如这样来移动:
ad258c876b8fc309e7dbfdf2cd36066f06.png
图3 移动A面
这样的话,就可以完全移动A面,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方格里面图案的旋转方向确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移面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移面时注意两点就可以。1,移动面务必与之前的相对面,依旧保持相对面状态;2,注意方格中图形也随之进行顺逆时针的旋转。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空间重构类图形,来看一下这种方法的使用。
【典型例题】
8909379b2fc08461256c077f5e963fdc06.png
【知满天专家解析】
这个图形就是典型的“折纸盒”问题,以一种类似于我们生活中骰子的造型展开。在这个图形中,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面不同的点数,恰恰是这种点数,带给考生一种困惑感。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先寻找相对面,看一看相对面能不能排除一些选项。题干中,一点面和四点面处于相对状态,按照相对面,“有且只能出现一个面”的原则,我们将B选项排除。D选项中,三个面的相对位置不同,也可以排除。接下来,只能按照各种不同技巧展开。
A选项中,一点面,三点面和六点面是在一起的,因此,可以逆时针向上移动六点面和顺时针移动一点面。移动后,呈下图状态。
0735247028b6813b357344b1a278da8a06.png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画时针,以三点面为起点,一点面为终点,画出来后呈现下图状态。
d642e9102410aa8f012a6635a79ab0e506.png
因此,A选项就选出来了。当然了,我们也可以移动一点面和五六点面接触,来验证下C选项。移动一点面和五点面,六点面接触后,呈现如下状态。
de703c43bac8c02ea53ad6560f77f14e06.png
再来画时针,
82b28a9719ec957dda44dd388f7b847506.png
59ea80e71b5763494c9cddcc815ef0bf06.png
我们会发现C选项的时针方向和原图是不一致的,因此,排除C选项。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移面法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