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回复: 0

2015年国考面试系列谈——“怎么看”之“看观点”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4: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题目的提问方式上看,“看观点”类型的题目一般包括如下几种问法:
    1.有人说...请问你怎么看?
    2.有人评论...请问你怎么看?
    3.名人名言...谈谈你的理解/对你的启示。
    例如:
        有一句非洲谚语这么说:“一个人要想走得快,就自己走,要想走得远,就大家一起走。”谈谈你的理解?
    我们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可以先分析其谚语的含义,然后跳出来,谈它给我们的启示。重点谈什么,就是谈该谚语对我们的启示。
      “一个人要想走得快就自己走,要想走得远就大家一起走”,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经验总结,因为如果要想走得快,只要是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只要我把这些付之于行动,没有任何羁绊,没有任何负担,我就可以很快的做到。但是如果要走得远,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就会力不从心,走得不远。其实这句话它反映的道理很简单,它提醒我们的是,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必须都要经历走得快和走得远的目标,而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走得快就意味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历练自己,使得自己具备有要想从事某项工作、某个职业、某种事业相应的各方面的储备和要求。这就是我走得快的历程。而当我个人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但是还依然不足以实现更远大的志向,要一定会团结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从而实现目标。
    (分析含义马上跳出来,接着举例)
    所有的登山运动员都把登上珠穆朗玛峰作为职业的终极目标,但是没有一个登山员动员可以完全只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个目标。在这个登珠峰的过程中,会有补氧站和会有向导的帮助,在这里最形象的说明了,要想走得远,就跟大家一起走。但是每一个登山运动员一定都有自己走得快自己走的历程,这个历程就是运动员都要坚持苦练不断地提升自己登山应具备的能力。
    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灵感来想象和添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举例,诸如航天事业,中国的航天事业有这样迅猛的发展,是单纯能靠哪一个个人的力量吗?!不是的,它一定是大家合力而为,而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每一个个体,他们都有走得快自己走的历程,他们都是自己领域里的专家。
    所以不论是分析寓言、观点还是分析评价,我们可以分析完字面含义后马上跳出来,谈一谈它的启示,这个启示务必要提到工作生活学习成长,这样才能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才能够最快速、最便捷地实现“就题论广”的答题目标。
    考官在判定考生答题的时候,会从就题论题、就题论理、就题论广三个层面来判定考生答题的优劣,所以对于即将要参加面试的考生而言,以下方法大家必须要掌握:
    凡是看观点、看说法,都是分析含义马上跳出来分析启示。
    另外还有一种看观点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带选择类的。选择类的一般都会给出几个选项,这里面选谁都行,不是唯一的。比如说下面这样一道题:
      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资金重要、人才重要,还是观念重要,谈谈你的看法?
    其实我们作为考生就知道,这三者都重要,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作为考生我们要知道,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说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不能选择其中的某一个呢?不是的。我们的面试考题一般都是多元的开放性的、是可研讨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选择哪一个都行,关键看的是考生阐释问题的清晰度,你的理由、你的表述、你的例子,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思维,你看问题是否深刻、是否敏捷、是否严密、是否灵活。我们就可以看到思维的八大特征在这样的观点类题目就清晰的体现出来,思维的反映非常敏捷,拿来一道题我马上就能做,这就是思维的敏捷性,能看问题看得很深,这就是思维的深刻性。那么我们说这一类考题,凡是让你选择,你都可以选。这道题该怎么答呢?
    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这人才、资金、观念这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三者的情况有所差异,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更为重要的是XXXXXX(这里自己选择)。
    如果有考生认为这三者我都认为很重要该怎么办?我想说的是,三者都选不能突出考生的答题重点。回答讨论题,考生的前提有三个条件:分析问题、注重细节、抓住关键。
    题目问你觉得哪个更重要,考生的定位首先明确的是这三者都很重要,但是更看重什么,比如说:我更看重的是资金。
    因为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西部的发展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市场经济的特点,就决定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很多项目的投入,相关人才的引进,哪一项都离不开资金。而结合生活实例,很多事情都在告诉我们,许多落后地区,他们那里通常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很多东西运不出来,外面的东西也运不进去,这就意味着缺乏良好的道路。可是修路没有钱,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现在都说乡村里的学校都缺老师,有的学校里面甚至只有三四个老师,这里面有着众多的原因,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受到编制的限制。我们国家是按照师生比来配备教师,它不是按照班生比来配备教师,其实我们知道,一个班即使只有五个学生也需要一套老师,有50个也需要一套老师。所以我们就要思考,有一些农村学校、偏远山区,师资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对于学校来说,有编制才能吸引到好的师资,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编制其实就意味着教育资金的投入。因此我认为资金更重要。
    观点类试题的涉及面比较广,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切题,在这里知满天教育给广大考生介绍以下两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方法一,把宏观问题微观化。此为最基本的方法。
    方法二,联想类比法。即对一个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就像我们说,看社会现象和事情的时候,凡是积极的,我们脑子里就会很自然地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思考,文化层面、社会公德层面、个人修养层面、职业道德层面等等这些方面进行谈论。
    另外还有一种题,给出的两种观点貌似对立,其实并没有必然的矛盾。比如说: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孙中山说,年轻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一种貌似对立的观点我们应该怎么看?其实只要记住,在公考考试中,我们说考察考生的思维,在申论中一般遇到这样的提法可以采用两种视角进行解读,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是考生的个人观点。马克思主义观点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辩证地看问题,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在回答面试问题的时候,拿来所有问题一定都要辨证地来看待呢?往往都是说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我们不一定都要从这两方面来切入思考,我们不需要老是用这样的方法来体现答题过程中的辩证性。因为它给出的考题本身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可以的,它并不是强调把两个方面都要说透,关键是面试的考察的目标在于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思维的特点。
    有些考官他未必能对考题从思维的角度说透说清,他未必向我们这些公考培训机构从一些专业的角度去研究,这些考官他们长期的知识储备、阅历、经验、积累和沉淀,然而可以做到说不清楚为什么好但能辨认出考生答题的好坏,说白了,我们不是时装设计师,但是我们一般都能看出来穿出来的衣服好不好看。我们不是厨师,但是能知道做出来的菜好不好吃。这也是来源我们的经验积累。可能你从来没有使用过香水,但是某一样香水的气味你能接受,为什么?因为你闻到过并且喜欢!所以这样的看似两个对立的观点其实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
    拿破仑的话也好孙中山的话也好,其实这两个观点不是矛盾的,它只是侧重点不同,它都是提醒年轻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目标,要有追求。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绝不意味着我们作为年轻人都要去做将军,而更应当鼓励士兵要像将军一样思考问题、思考战争、思考战术,对士兵来说这是一个高要求。也就是它着眼于微观层面。而孙中山说“年轻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这是从宏观层面的,是要告诫我们年轻人与事业和集体融合在一起。(这样的两句话我们一旦分析了以后马上就跳出来结合自身说启示),作为年轻人,也许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但我应该要学会像乡长县长甚至市长省长一样思考问题。那么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都希望在回顾自身历程的时候是很自豪的,这种自豪就源于我们在从事我们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为这个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不是我最终的发展目标一定是要当大官。那么这就是我对孙中山这句话的理解。
    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是要分析含义跳出来谈启示,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我们再举一个关于“钱学森之问”的例子:
    钱学森说,中国大学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们作为考生不能看到题目就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钱老说得对啊,说得太正确了,像我这么优秀的人才都沦落到这种程度了······”那这就悲催了。
    在这句话里面我们必须要深入地看到钱学森之所以这样说,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表达强烈不满的一种极端的方式,他不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简单地否定,中国的高等教育确实毫无疑问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高等院校行政化色彩浓厚,校长有比较高的行政级别,在中国经常会有厅级甚至是部级的高校校长,高等院校衙门化现象已经是常态。
    全世界正常国家只有中国的高校校长具有行政级别,这就是中国的高校特点之一。
    中国高校问题多多,行政化色彩是最浓烈的一块,尽管中国高校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近几十年来,我们的大量人才,都是由我们国家自己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它们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高校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会使得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产生极大的偏差,而钱学森先生所说的中国高校培养不出人才更多的是针对于某种专项的、或者专项奖励人才(比方说诺贝尔奖),这些专业培养方面,专业奖项上的人才的培养,这些高校中的一些弊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提醒我们如何面对我们高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高等教育的改革,这值得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探究。
    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很多人才从国外回来了,但我国发展举得的巨大成就完全是这一批海归精英造就的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各个行业都活跃着由我们自己高校培养出的一流人才,所以我们不能说中国高校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这就提醒我们千万不要片面的看问题。
    分析类似的题的时候不要简单的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这就是所谓的公务员思维。这里面首先不要出现偏题的情况。
    我们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不能老是关注一些阴暗面,那些已经被揭示出来的真相我们承认很多都是不太好的东西,比方说暴力问题揭示出来的都十分血腥,但有些东西我们左右不了,可一旦我们被这些阴暗面影响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好成才也好就会非常麻烦。这是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尤其是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提出的尖锐犀利的问题,我们也不能一味附和应好,我们一定要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或者说,哪怕我们从一个局外人理性地来看。“看观点”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分析它,然后跳出来,举例证明。这就是“看观点”的题要注意的地方。
    这是分析观点评价类,下面我举出一个练习例子,是比较典型和特殊的两难题:
    有人说人言可畏,也有人说人言不可畏。请问你怎么看?
    【答案解析】
    所谓“人言可畏,是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这告诉我们舆论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影响,好的舆论会使人身心愉悦,在学习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更有利于我们做事做人。相反的,不好的舆论氛围,会是我们的身心受到打压,行动受到阻碍,带来的干扰和影响会非常大。它就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舆论带来的影响。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无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集体层面个人层面(然后举例),比如说中国的奶制品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个别奶制品企业导致了中国民众对于我国的奶业市场引发了严重的质疑和不信任,只要谈到民族品牌,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一种担心,这样的舆论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个别校长个别教授出现了问题,会导致“校长”和“教授”成为一个“高危人群”,所以说舆论的影响非常大。也就告诫我们高度重视舆论氛围。“人言不可畏”,它强调的是“身正不怕影子歪”,做好自己的是根本,其实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会包括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一些误解和误会,但只要我们做到了问心无愧,我们就不必要担心,就可以做到“人言不可畏”。
    通过这个练习我是要告诉大家,这类题看似观点对立自相矛盾,但解答这类题一定是分析题面意思然后就跳出来谈启示。启示里面其实就是结合生活学习工作。这样的方法对于我们考生的答题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
    这样的关于“怎么看”的观点类题目,知满天教育建议各位考生要一定做到分析题面含义之后马上跳出来,谈对我们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启示。因为这类题目它所反映出来的道理是比较浅显和朴素的,它跳不出要考察到的五大层面(道德层面、工作方法层面、合作层面、修养层面、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层面),另外。我们建议广大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学会化繁为简,我们从来不主张用深奥的原理花哨的方法技巧来解答面试,知满天教育提倡的方式,就是运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的事情来应对面试。因为公考面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们考生都可以做到人人有话说,目的不是想难为住考生,结构化面试的五大要素无外乎就是:提问、倾听、观察、分析、判断。我们作为考生都可以做到的就是拿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的最普通的事来解答面试的问题,所以一定是化繁为简的。分析题面的涵义马上跳出来谈启示结合实例,我们的面试问题就很好解决了。知满天教育始终给考生贯穿一个理念,所有公考面试语言表达的就是“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准确流畅”这12个字。
    以上就是“看事情”中的“看观点”。敬请大家继续关注知满天教育接下来的2015国考面试系列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7 15:53 , Processed in 0.073522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