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9|回复: 1

公务员考试:2017山东省考行测备考【3.03】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4: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单选题 )纵观世界,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德国科学脓创造出“风拣技术”,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的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B. 科技:垃圾处理的关键
    C. 风力:新时代析“机器人”
    D. 无害化:垃圾处理的未来
    2、( 单选题 )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识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同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 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 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 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3、( 单选题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 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 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 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D. 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4、( 单选题 )这是最好的城际竞技场。每一次申办承办,都是一次巧妙的城市公关。对于新生显贵而言,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登堂入室的绝好台阶。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在每一张选票上,并不是单纯的打勾划叉,他们亦在谱绘世界风云榜上城际间的升跌走势图。
    这段话意在表明( )。
    A. 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决定承办奥运会的城市
    B. 公关工作是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成功的关键所在
    C. 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实力的体现
    D. 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的绝好契机
    5、( 单选题 )在现代军事,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务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持,这正是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因为没有媒体的宣传,别人就不可能全面感受到你的“强大”,其威慑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是借助媒体挥舞“威慑大棒”,战前就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使对方先失一局。可见,通过舆论战枪占话语权,先发制敌,形成对已有利的战争环境,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新闻舆论战对战略威慑至关重要
    B. 舆论战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C. 大规模舆论攻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前哨战
    D. 媒体宣传是联结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纽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6-28 04: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1、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16国考行测真题(市级)2016
    【考点】标题选择
    【解析】
    概括类题目找重点句和主体词,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文段是分式结构,找重点句不好找。本文举了两个例子,讲述俄罗斯科学家和德国科学家利用科学使处理垃圾的工艺提高到了更高的水平。主体词是“科技”和“垃圾处理”,综上,答案为B项。
    2、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16国考行测真题(市级)2016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概括类题目找重点句和主体词,重点句是“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根据文段意思,“网络写作”所指的就是“平民化的网络写作”。综上,答案为D项。
    3、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16国考行测真题(市级)2016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
    选项中的行为必须要符合文段中讲述的“两种基本需求”,第一种是“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种是我们需要对外在世界产生一种控制感。只有C项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符合两种标准。
    4、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06年国家(A卷)《行测》真题2006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
    首先把握文段的重点。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的结构为“总-分”,即“提出观点-解释说明”,所以文段首句即为文段的主题句,后面为主题句的解释,因此同意替换,答案为C
    【纠错】
    A项是分论点的内容,并非文段表达的重点。B项的重点在公关工作,并非文段谈论的重点。D项主要说明新兴城市,而文段强调的是所有的城市,缩小了论述范围。
    5、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16国考行测真题(市级)2016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
    文段的重点句是“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的力量的支持。这正是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后面是对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的重要意义的解释和说明。本文段的主体词是“战略威慑”和“新闻舆论战”,综上,答案为A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6 05:16 , Processed in 0.07676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