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回复: 0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言语理解三大陷阱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6-28 03: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受到常识干扰严重。学生做题时,往往不分析文段内的逻辑关系、提示信息,而是根据个人的常识来判断答案,比如:
    例1:当体育界、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领导者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一种高度的_______意识时,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些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灌输一种_______的意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竞争 合作 B.大局 协作 C.写作 分工 D.危机团队
    这道题目学生基本的思路就是代入进去作答,然后再思考一下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意识,从而凭猜测来选择答案,而几乎忽略存在的暗示前后逻辑的词语。
    例2:《拾穗者》本来描写的是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_______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_______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闹 设想 B.平凡 意料
    C.火热 控制 D.忙碌 想象
    做这道题目,许多同学也是会去联系自己对夏收劳动的观察、理解来做题,因此往往会在A、C、D中徘徊。
    这一点是考生常常不由自主去犯的一个错误,从命题人设置的陷阱来看,可以发现,命题人很喜欢从这一角度去设置陷阱。
    第二,个人认识误区。人们往往认为命题人的这些文段往往是高水平的,因此措辞方面也会更加优美甚至文艺。所以,学生在选答案时,喜欢选择那些看上去更有水平、文邹邹的选项,
    例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_______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_______  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_______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新篇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运筹 展望 促进 B. 观察 把握 推动
    C. 分析 赢得 加强 D. 洞察 谋划 推进
    这道国考题其实很简单,“以历史的眼光”说明只能在B、D里面选,但是偏偏有很多人蒙A,就是因为A项的“运筹”。
    例4:有些人说了许多似乎很有道理的话,却让人摸不着边际;有些人中说了一、两句,却有________之效。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见恨晚 B.穿云破雾
    C.醍醐灌顶 D.如释重负
    这道题目很有一部分人选B,而且常常解释为:“我觉得C也对,但是B不认识,所以选择B。”
    第三,保守心理。
    例4:新古典经济学以市场为导向的主张在西方环境政策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研究方法也受到广泛_______,有人认为,完全市场化的环境政策其结果会适得其反,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损害将有增无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批评 B.怀疑 C.关注 D.批判
    这道题目选择“怀疑”的人的数量远远超过选择“批评”的,选择B的理由都是感觉批评过重,却完全不去考虑对应的最后一句话,内容到底是怀疑还是批评。
    第四,对于褒扬我国人事的文字,喜欢选程度较高的词语。也许是因为大家判断这个命题人的立场以及选题的立场,所以对于那些赞扬性的文字,选择程度较高的词语的同学占绝大多数。
    例5: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有的独创性和继承性,“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_______是不容_______的。正因为这样,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全 否定 B.明确 忽视
    C.绝对 动摇 D.明显 怀疑
    这道题目很多人选择了答案C,这个答案背后是存在一种微妙的心理的,这是在肯定中国的成就,所以选“绝对”应该是更好的。去没有人注意到后面的话:“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其中的一部分有其独创性和继承性,而“绝对”  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无条件的,很显然不对。
    根据我们讲的上述几点,提请考生做逻辑填空时有意识的规避这些思维陷阱和认知误区,做题时做到以下几点:
    一、抛开常识。做逻辑填空时因常识而犯的错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也是最容易影响我们选择的,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意识到这点,问问自己选择这个答案是因为文中有依据,还是仅仅是常识左右了自己。
    二、如果选项的差别较大时,往往侧重的不是词语辨析,而是文段的语境,既如此,应该要以文段为重心,利用关联词等分析文段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由此来寻找提示信息,最终再选择答案。
    三、改变偏见,很多时候考察的都是些很常见而普通的成语,公务员考试的目的不是要存心刁难你,考一些偏题、怪题,而是更多的考察你为文段的分析能力、对词语的积累,不能因为没见过,就觉得它的可能性较大,如此命题人很可能利用这点设置陷阱。
    总的来说,做题时一定要理性分析,而不是凭猜测,这需要大家在日常练习中培养这种意识,并不断地去强化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3 02:15 , Processed in 0.07675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