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回复: 0

辽宁公考申论热点:转型期改革为何尤需讲求时机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3: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坚持改革并不是一下子就彻底改好,搞激进式,全面地、彻底地、一夜之间地旧貌换新颜。这样的激进式改革,往往会走向改革的另一面,从而带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百姓受苦。
    王岐山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此书一时洛阳纸贵。在对中国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点上,人们多有共识,但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则议论纷纭。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改革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可能存在误读。
    “旧制度”是一种社会转型期
    这本书的现实借鉴点,在于“旧制度”是一种社会转型期,其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围绕改革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人们议论的依据,然而不同的人却得出了不同的中国结论。这本身即很耐人寻味。这里有必要先来引用原汁原味的主要观点性事实描述:
    “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因此,在这些制度的桎梏实际上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最无法忍受。”
    “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使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改革不是要简单地与危机赛跑
    结合清政府垮台前的改革新政,人们便产生了一个深重疑问,为什么当时法国政府已经开始进行改革了,反而给自己带来革命呢?为什么最危险的时刻是开始改革的时刻呢?
    有的人思考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改革好可以制止革命,如果改得不成功、不彻底,就可能成为革命的诱发剂。还有人认为,改革必须与危机赛跑,必须大刀阔斧,才能力挽狂澜。然而这样的结论恰恰难以回答,为什么当时的法国政府、清政府开启改革反而加速它的灭亡,不改革反而不会灭亡得那么快。
    事实上,从改革所带来的“革命因子”看,恰恰是因为暴风骤雨式的改革,一下子打破了旧秩序,造成两个利益落差,形成了革命动力。一个是失去利益的人,他们不安于失去;一个是获得利益的人,他们不满足于获得。
    在这个意义上,改革并不是要简单地与危机赛跑,而是要与改革释放压力后所带来的冲击力形成错峰。越是顺应诉求而改革,人们释放的改革诉求就越多,当改革的成果不能满足这种诉求时,强大的冲击力就会把改革者绊倒。
    这就如同打开一扇压力不断增大的大门以让里面的人出来。大门若不打开,反倒能暂时形成稳定状态,不过终究会被里面的人推倒。一旦开启大门,里面的强大压力会迅速把大门冲开。如果开门的人力量不是足够强大,不能掌控开门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就很容易被冲倒踩踏。这就是为什么“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为什么当时的法国政府、清政府开启改革反而加速灭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03:54 , Processed in 0.08477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