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回复: 0

2014陕西公务员行测言语:材料分析的2131法则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6-28 03: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材料分析题是言语理解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题量上大约占言语理解的40%至50%左右,而且目前公务员考试的趋势是将材料分析题的材料部分字数逐步增加,以提高整个行测题目的难度。2003年的材料分析题的材料字数都在100字以内,最近的2014年材料字数已经增加到200字左右,因此,如何在短短一分钟以内阅读完整个材料,并且选出正确答案成为大多数考生所面临的难题。下面就由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给大家介绍怎样用2131步骤法来 解答言语理解材料分析题目。
    很多考生做材料分析题的速度都偏慢,占用了其他考题的做题时间。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做题顺序,很多考生总是纠结于各个选项之间,或是反复阅读材料和选项,浪费了宝贵的做题时间。本文将介绍一个简单有效的做题顺序,来帮助考生提高解题效率,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这种方法称为2131步骤法。先看下面两道例题:
    【例1】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测试出来。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1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2
    A 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
    B 眼球测谎仪市场前景广阔
    C 目前市场上测谎仪的种类
    D 眼球测谎仪未来发展趋势
    【解析】每个材料分析题都分为三个部分:~1材料;~2问题;~3选项。2131步骤法就是按照“~2问题——~1材料——~3选项——~1材料”的顺序去解题。考生在审题的时候应该先看题目的问法,这题问的是“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什么”,因此读完问题之后,考生心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这段材料可能是在讲一件事,并且这件事没有完全讲完,材料提供了一个事件的趋势,这个趋势指向的就是正确答案。然后,考生应该带着这个概念和问题,有目的性地去阅读材料。材料先讲童话中木偶人撒谎鼻子会变长,再反应到现实生活中,人类身体也会因为撒谎而变化,然后讲到这些变化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测谎仪器来测试出来,最后讲到眼球测谎仪可以根据眼球的运动来测谎。可以发现材料讲述的趋势是:童话人物说谎会有生理变化→人说谎也会有生理变化→生理变化可以被肉眼或者仪器测出来→眼球测谎仪可以根据眼球运动来测谎。整个材料行文的逻辑和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是和“眼球测谎仪”相关的。再看选项,首先可以排除C选项,C选项将的是测谎仪,而材料已经精确到眼球测谎仪,一般不会再回过头去讲测谎仪的种类,因此直接排除。再看剩下的A、B、D选项,都是在讲眼球测谎仪,但是侧重的部分不一样,A选项讲眼球测谎仪的原理,B选项讲的是市场前景,D选项讲的是发展趋势。再回过头去看材料最后一句“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这句话是在讲眼球测谎仪的原理,所以A选项最为合适,也就是接下来最有可能具体讲述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B选项和D选项的可能性都没有A选项高,文章问的是最有可能讲述的,故最终选A选项。
    【例2】先秦儒家的“人情—秩序”理论一方面确实存在压抑人性、压抑情感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其正面价值,它是站在治世的高度探寻人生修养之艺术,将个体性情自由与群体政治需要融为一体,把情感发动与秩序建构统一起来,为治世之道开出了一剂良方。先秦儒家的这种治世理论对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无有益的启示。如今,我们在强调个性自由的同时,也应当为这种自由设定一个边界:社会和谐。唯有如此,个体真性情的发动才能具有合理性与正当性,个体与社会才能达成统一,而这正是和谐社会建立的根基。~1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的( )~2
    A 时代特征 B 现实意义 C 独特价值 D 深远影响~3
    【解析】这道题同样可以使用“2131步骤法”来迅速解题。先看这道题的问法:问这段文字主要说明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的哪一方面。再阅读材料,材料中“先秦儒家的这种治世理论对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无有益的启示”这一句话是这道题解题的关键,这句话是对儒家“人情—秩序”理论的一个定义,考生在做题时可以将这句话作为重点句划出来。然后再看选项:首先可以排除A选项,材料讲的是“人情—秩序”理论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启示,而不是先秦那个时代的特征。再比较B、C、D选项,这三个选项当中只有B选项最为恰当,材料中出现“当下”、“如今”等词眼就是想强调“人情—秩序”理论对于现实的一个意义,而C、D选项虽然也能体现“人情—秩序”理论的一部分,但是仔细比较后就可以发现都没有B选项恰当。实际上出卷人设置这道题的考点就是考查考生能否看出这个“现实”,B、C、D选项当中的“意义”、“价值”、“影响”的含义非常的接近,只有看出“现实”这个定语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在解材料分析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读问题,再读材料,然后看选项,最后结合材料把正确答案选出来。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读完问题之后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才能有目的性地理解材料,而不是逐字逐句阅读材料,缺少了针对性。最后看完选项之后重读材料也同样重要,因为只读一遍材料很难将这200字的文字记在脑中,需要第二次阅读来验证选项。建议同学可以在平时的练习当中,多使用“2131步骤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6 08:18 , Processed in 0.07922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