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一个环境和经济都面临挑战的高度技术化的时代,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学证据与科学观点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出路之一就是需要来自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鼎力合作。比如,对于像地球气候变化这类复杂的问题,需要科学家去挖掘并阐述其根本原因。但与此同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同样需要去评估气候变化之于人口与社会的影响,而新闻工作者则需要把这类信息完整地传递给社会大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把科学的新发现及其与社会相关的联系向社会大众解释得更好更清楚。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不同领域专家分工协作的方式 B. 不同领域专家分工协作的目的
C. 提高公众理解科学能力的途径 D. 提高大众理解科学能力的意义
2. 许多人很崇尚言论自由,以为言论自由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实际上,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假如我们观察网络媒体上的有些表达,就会发现它存在着一种极端化的趋势,严谨的人不一定参与表达和讨论,同时网络媒体上有许多非理性的谩骂和恶意攻击等等。结果虽然言论自由了,但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很容易遭到围攻。这不是思想自由,仅仅是言论自由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思想自由的前提并非言论自由 B. 言论自由将导致思想的极端化
C. 思想自由并不等同于言论自由 D. 言论自由不必然导致思想自由
3. 如今,电脑、手机风行于世,“键盘手”、“拇指族”便与日俱增。如此这般之下,出现年轻一代“提笔忘字”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寻常了。平素里总以为轻轻松松就能打出来的字,怎么换了用笔去写就要抓耳挠腮呢?有关专家对此已是见怪不怪,并给出了一个专业术语,叫做“电脑失写症”。有病就应该去医治,可颇让人担忧的是,这种一时忘记了几个字该如何去写的“病症”,是否真能迅速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又有多少人愿意未雨绸缪地敏锐警觉起来。这种“时髦”的微恙小症,会不会异变为一种“文化断层病”?
文章中的“文化断层病”指的是()。
A. 键盘拼写汉字代替用笔写字 B. 汉字文化传承中出现裂痕
C. “提笔忘字”的“电脑失写症” D. 年轻一代不再习惯用笔写字
4. 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爆发,使西方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黯然失色,迫使国际社会反思其弊端。目前无论是欧洲推崇的高福利“莱茵模式”,还是美英推崇的完全自由“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均因其固有的缺陷而陷入困境。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引发全球范围内反思。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全球应反思西方发展模式的失败 B. 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是过度放纵
C. 西方发展模式开始走下“神坛” D. 西方两种主流发展模式都已过时
5. 在所有电脑标志中,“@”是唯一入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收藏的标志,它也是网络世界最常用的符号。每个电子邮件都要用到它,在微博里通知他人,也要用到它。“@”在数字世界使用最早是在1971年。美国技术研究公司BBN的一位程序员雷蒙德·汤姆林森当时正负责开发一个程序,让计算机用户能够连接到阿帕网。他决定在电脑网络的地址中间插入这个符号,来区分“用户”和“终端”,这个做法后来被广泛采用,成了今天电子邮件地址的标准写法。因此,雷蒙德·汤姆林森也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被作为电脑符号的由来 B. “@”在网络中是最常用的符号
C. “@”入选现代艺术标志的原因 D. 将“@”作为电脑符号的第一人
1. C[解析]第一句话强调提高公众理解科学能力的重要性,第二句话转折后是重点,意为怎么提高,给出了提高公众理解科学能力的途径,C项为正确答案。A项概括第三句和第四句话,只是一个例证;B项概括的只是最后一句话,也是例证的一部分,不选;D项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
2. D[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中“实际上,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一句,通过弱转折引出文段主旨句。后面文字为举例论证。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A项的“前提”在文段中无从体现。B项说法绝对,原文是说“言论自由存在着极端化趋势”。C项内容不能由文段内容推出。
3. B[解析] 这是一道语句理解题。A、C两项指的是文中提到的“‘时髦’的微恙小症”,是对如今的现象的描述,并不是引申的含义。D项所述文中并没有提到,无从查据。B项为文中提到的“文化断层病”所指的真实含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造和文化遗产,我们的汉字书写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同时也体现和延续着文化基因和精神脉络。故本题选择B。
4. C[解析]文段意为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显现,全球反思其弊端,西方的发展模式开始走下“神坛”,C项正确。A项理解有误,文段赞同反思西方发展模式,但“失败”无从体现,文段只是说有“缺陷”、有“弊端”,A项过于绝对;由“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可知,文段是讲过度放纵导致弊端,B项则指弊端就是放纵,偷换概念;D项的“已过时”不能从文段中推出。
5. A[解析]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由“@”符号被选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收藏标志引出话题,接下来阐述“@”符号首次被使用的情况,然后着重描述了该符号被应用到电脑网络中的过程,即该符号的由来。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