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回复: 0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篇(9)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7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湖北省考行测考试包含的知识模块有: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以及资料分析。每日一练将轮流围绕知识模块进行出题,题目集知满天[url=]公务员[/url]考试网各学科老师最新研究成果,为各位考生保驾护航。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篇(9)】,围绕言语理解模块,精选10道历年真题,建议作答时间15分钟。请参加练习的同学注意把握时间。把每一次练习都当真正的考试,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
    1,( 单选题 ) 随着债务置换计划的实施,地方债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基本消弭,刚性兑付再一次得到确保。但地方债管理要真正走向规范化,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问题。信用评级是债券定价的基础,直接关乎发行方的融资成本。但由于信用评级标准不明确,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信用评级一样,地方政府信用和国家信用评级一样,甚至还出现地方债利率低于国债利率的情形,这在理论上显然是说不通的,也完全不能反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地方债务管理风险仍需引起重视
    B、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亟待完善
    C、债务利率的确定应当符合市场规律
    D、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应考虑地域差异
    2,( 单选题 )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A、在关于认识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识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3,( 单选题 ) 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读者难有尽兴之感
    B、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C、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
    D、难以摘掉这三项帽子
    4,( 单选题 )斯坦尼·坦普尔认为渡渡鸟和大栌榄树之间的关系是( )。
    A、一脉相承
    B、休戚相关
    C、珠联璧合
    D、环环相扣
    5,( 单选题 )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
    A、要法治不要人治
    B、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C、政治文化传统漫谈
    D、礼法并治是中国的政治传统
    6,( 单选题 )根据本文,下列哪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种治国理念?
    A、敬天法祖
    B、以孝治天下
    C、仁义礼智信
    D、四善二十七最
    7,( 单选题 )退台式高楼看起来不像
    A、多层蛋糕
    B、竹笋
    C、方盒
    D、山坡
    8,( 单选题 )第③段内容是针对下列哪项工作目标提出来的?
    A、设定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选拔标准
    B、完善职业技能人才统一考试制度
    C、构建高质量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D、加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力度
    9,( 单选题 )该公文的类型最可能是
    A、意见
    B、函
    C、命令
    D、通知
    10,( 单选题 )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不形成文章,根本就没有完成研究工作,学问也没有成熟。常有人说“某人学问极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某人可能学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为文,他的学问就只停留在简单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与整理,就不可能真正是系统的、系统的。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 )。
    A、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B、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
    C、研究工作的评价标准
    D、知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6 00:58 , Processed in 0.04815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