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考笔试备考简章
2008—2011四年间的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见证了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通过对辽宁历年真题的研究与分析,考生可以全面掌握省考讯息,深入了解辽宁省考的出题情况。
一、题材的选择
(一)辽宁申论题材的发展
辽宁申论的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始终没有超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为: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生态方面。
2008—2011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题材、归属领域一览表
9190461bea925744b013c4aeec3f7c6c.gif
【中公分析】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方面一直以来都是辽宁申论题材选择的热门,且多与政治、社会、生态相结合,内容跨度较广。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较为全面地了解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不应有所疏漏。
二、材料的组织
虽然每年辽宁申论的题材都不同,但是给定资料的组织模式却相对稳定。
(一)淡化本省色彩
辽宁申论考试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一般不突出本省实有问题,本省经验、本省经济社会和政府工作情况很少出现在申论材料中,也不要求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但这并不代表辽宁的申论考试题材与辽宁省无关,虽然材料中没有直接出现有关辽宁的材料,但材料所体现的问题实际上是与辽宁息息相关的,如2008年谈到的招商引资问题,虽然整个材料并未提及辽宁,但材料中所说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在辽宁省同样存在。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适当关注辽宁省的省情省况,并以此为依据把握宏观政策。
(二)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相衔接
事实材料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是事实的陈述和实践的总结,形式可以是事例、典型、经验、做法、措施,也可以是数据、图表、文件、谈话,语言形式为叙述性的语句。表现为:列举事例,列举数字,介绍经验、典型做法、措施等。理论材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表现为:引述经典、文章言论、谈话言论、法律条文等。
从近几年辽宁省申论考试情况看,给定资料的组织呈现事实材料与理论材料相衔接的形式,即在一则材料中理论与事实内容并存或先后出现,由事实推出理论,用理论阐释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