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0

【热点】流浪者不愿意接受救助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4 16: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90762748[/td]
        [td][/td]
        [/tr]
[/table]
   

2015121904335915739.png

2015121904335915739.png

    热点新闻:成都多数流浪者不接受救助
    进入12月,成都气温骤降。成都市民政局加大了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夜间巡查力度,劝说、引导或护送他们入站,帮助他们返乡。
   

2015121904342164939.png

2015121904342164939.png

    21岁小伙:
    张小明并不是一名乞讨者,他白天靠拣塑料瓶为生。“一天能挣二三十块钱。”据张小明说,他去年曾进过一回救助站,救助站还买了火车票助他返乡,但火车才到宜宾,他就提前出了站,“不想回,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80岁老人:
    一位老人自称是资阳市保和镇人,今年已经80岁了。 “去救助站吧,老人家,可以洗热水澡,换身干净衣服,睡个舒服觉,送你回家。”
    “不去,我都是等死的人了。”老人有些固执地说。
    中年流浪汉:
    工作人员挨着问了东顺城南街上6位露宿者,没有一人愿意进救助站接受救助。“不想被送回家”“救助站里需要干活”都成了街头露宿者拒绝入站的理由。
    三官堂的一个三角绿化带背后,也睡着两个流浪汉。 “冷不冷?去救助站,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衣服,愿不愿意?”工作人员上前询问。
    “哪有这么好的事哦,不可能。”这名流浪汉接过爱心救助卡,满脸怀疑。
    返乡救助的一对母子:
    在救助站门口,记者碰巧遇见了前来寻求返乡救助的一对母子。他们盐源县人,为治疗儿子的肌肉萎缩,家里花了30余万,“房子和羊都卖了,没钱回家。”儿子的脚上缠满了厚厚的绷带,母亲告诉记者,是火车站遇到的一位好心人将他们带到了这里。递交了两人的身份证,经过身份信息核实,母子顺利入住救助区。
   

2015121904344698439.png

2015121904344698439.png

    【相关新闻摘录】
    《长沙晚报》记者访长沙市救助站办公室主任:
    记者:正常接收救助的人,咱们救助过他一次会不会又被人送过来?
    李峰:多,很多,有些还不止来一次、两次,多次。对长沙市救助站来说,其实人手和设备现在都是个难题。而且李峰补充说,救助站毕竟只是提供临时救助的机构。
    乞讨者对镜头很抵触
    上午9时30分,在石家庄南花园步行街口的地下通道口,一名男子趴在地上乞讨。看到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该男子表现得非常厌烦。他说:“我都这样了,出来要俩钱怎么了?拍什么拍,我都上了十几年镜头了,有什么好拍的?”男子边说边用纸盒子挡住脸,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任谁询问都不再吱声。
    广州流浪者不愿意去救助站:
    在火车站广场,一名自称叫高国峰的男子,蓬头垢面躺在广场的一个花池上晒太阳。当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不接受救助时,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我在这儿自由,进了那里太约束了。
    在人民路高架桥下找到一名叫韦士带的流浪汉。他看上去头发蓬乱,无精打采,左手关节和膝盖都被肿块撑得变了形,一直蜷缩在被子里。韦士带说, 10年前患上类风湿关节炎,被“赤脚医生”误诊,丧失了劳动能力。
    拟推流浪人员职业培训
    “我们正在考虑在流浪人员中开展职业培训。”市区分站负责人表示 “这些有揾工需求却揾不到工的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在于文化程度低,没有技能。”事实上,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在为流浪者开展职业培训及推荐就业方面,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2015121904350552839.png

2015121904350552839.png

    【各方观点】
    救助站工作人员  老蒋
    有着30多年救助经验的工作人员老蒋可谓“阅人无数”。“现在大街上行乞的几乎没有真正的流浪者了,他们都是以行乞作为‘职业’,集中在一些繁华地带。”老蒋介绍,除了在大幅纸张上书写自己的“困难”骗取同情外,一些流浪者会到村子里租借残疾孩子作为“道具”。这些流浪者在城乡接合部租房子给孩子们住,自己每晚却住在宾馆里享受。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彭真怀:
    “城市流浪者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失去劳动能力、处境困难,真正需要社会伸出援手加以帮助的人;另外一类便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伪流浪者’。对待这两类人,应该加以区分并区别对待。”一些城市中的“伪流浪者”可能并不需要提供生活帮助,但这些人却成了社会的“疮疤”“不和谐的音符”,不仅影响市容、公共治安,甚至会引起社会病态的蔓延。对于这部分人,除了根据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物质帮助外,更应该加强思想教育,甚至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手段。
    江苏省邳州市陈楼中学 段贵阳
    流浪人员确实影响市容,但一个成熟的社会应保护弱者,不能一味地驱逐。
    中国人民解放军93513部队 姚春雷
    乞讨者的群体结构复杂,既有鳏寡孤独者,也有好逸恶劳成为“惰民一族”者,更有流氓地痞、负案在逃者混迹其中,成为公众安全的“定时炸弹”。最让人愤慨的莫过于犯罪团伙拐带儿童、控制老人乞讨行骗,手段残忍,影响恶劣。因此,对于成分复杂的乞讨人群,不应不加区分地一味迁就,而应区别对待。尤其对于黑恶势力控制的乞讨人员,人们更需理性对待。
    国家图书馆 王丽娜
    流浪汉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不能片面孤立看待,更不能粗暴简单对待。社会各方既要高度重视流浪汉现象及其影响,也要认清问题背后的本质。相关部门则需通力合作,研究制定更加科学人性的管理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2015121904352283339.png

2015121904352283339.png

    【流浪人员自身的困难】
    一、身体受伤或带有疾病,无力医治
    二、生活不稳定,常忍饥挨饿,无处避暑或避寒
    三、无稳定职业,只能以乞讨或捡垃圾为生
    【流浪人员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形象城市形象
    二、可能造成社会病态心理的蔓延(部分职业乞丐滥用人们的同情心而获利)
    三、影响社会治安,甚至导致犯罪
    【流浪人员不愿意接受救助的原因】
    一、对救助站的救助宗旨和措施不了解
    二、心理孤僻、冷漠,对社会的关爱极为抵触
    三、流浪者不喜欢救助站的约束,喜欢自由
    四、救助站只能临时性地解决流浪者的生活问题
    五、相当部分流浪者是职业乞丐,通过滥用人们的同情获利,甚至组织犯罪
    【解决办法】
    一、加大政府在社会救助方面的宣传,让需要救助的人群得到及时的帮助
    二、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流浪人员的心理治疗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通过劳动改善生活
    三、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提供职业培训,为流浪人员提供更长远的解决办法
    四、通过法律手段打击以获利为目的的职业乞丐以及可能存在的犯罪刑犯罪行为
    结语:流浪人员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中的情况错综复杂,如何管理他们是社会救助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难点。他们作为公民的一员,理应享受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各种福利。但要妥善处理此问题,则需要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对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9:59 , Processed in 0.090218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