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回复: 0

中政教育:专家剖析申论命题及阅卷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4 15: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政教育专家解答申论考试的命题与阅卷
        (一)命题材料的选题与组成规律
        1.命题材料的选题
    命题材料的选题具有以下特点:
    侧重于社会问题,而不是侧重于政治问题。
    侧重于中观社会问题,过分宏观的社会问题或者过分微观的社会问题一般不会命题。
    属于不“冷”不“热”的社会问题。特别的热点也会在命题中回避,而已经过时的社会问题已经没有“申论”的价值了。
    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侧重于政策,地方公务员申论试题侧重于具体事件。
        2.命题材料的组成规律
    命题材料的组成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照松散的时间顺序排列材料;
    第二,按照模糊的逻辑顺序排列材料;
    第三,按照社会现象因素(现象、本质、原因、对策)排列材料;
    第四,堆砌命题材料;
    第五,围绕某个主题,打乱逻辑、时间顺序排列材料。
        (二)申论命题规律
        1.大纲解读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摘自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部分
    申论是考什么的?几乎所有考生在复习准备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有的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看了许多政治书籍,有的则在背诵议论文,当问及申论是考什么的时候,很多考生一脸茫然。
    申论考试没有指定教材,也没有官方复习材料,只有区区几十个字的大纲。但是,就是这个字数不多的大纲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申论的清晰描述:
    第一,申论考查的是能力不是知识的临时记忆。既然是能力,就是在速成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
    平时我们就要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由习惯慢慢变成能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培养。申论考查的能力包括:概括、理解、分析、对策、综合等能力。
    第二,申论考查的是现实性较强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公务员制度、道德、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知识均有所涉及。
    第三,申论需要准确理解材料内容。
    第四,申论的题型比较复杂,没有定论。“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就意味着申论可以从多方面出题和答题。
    第五,申论的答案绝大部分出自材料,是从材料总结而出,不是凭空想象和杜撰的,更不是任意歪曲或更改的,一切都是“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
    第六,绝对不能抄袭资料原句,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和加工。
    第七,语言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语言还要流畅,防止假、大、空语言充斥于卷面。
    第八,材料与材料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可以说,每一则材料都可能是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务员考试几乎没有废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递进或平行关系,每一个材料都能构成答案的一部分。有些地方公务员申论试题具有一些多余材料,试题里面的材料不能构成答案,这是考生应该关注的特殊现象。
    第九,申论文章的标准不是凭主观好恶选材,不是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准确把握一定的客观事实(背景资料),对提问做出必要的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第十,申论文章的判断标准,可以参照官方使用的“策论”。文字具有规范特色。
    第十一,申论文体有几个基本要求:深刻反映政务工作需求;具有远见卓识,见解精辟;解决文体具有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文辞有表现力,文理通顺。
    第十二,考试所提供的背景资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头绪往往并不是很清楚,前后的顺序也未必很有条理,反映的问题甚至有模模糊糊的痕迹,因为不分明,因此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对背景资料的进一步梳理。
    第十三,申论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这就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自觉进行角色定位,并进入公务员角色来进行政务或社会事务的处理。
    第十四,要学会运用行政管理、法律、经济、人文科学的知识分析问题,懂得工作程序,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第十五,申论不是文学创作,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文体,要把材料的观点与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点进行有机统一。
    第十六,申论的观点不能偏激,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因为公务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公务员和政府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因此,申论不能出现感情过激的观点和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20:32 , Processed in 0.071913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