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23 02: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1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释:卧在府衙听着竹子被风吹的萧萧作响的声音,我象是听到民间的疾苦声。我这小小的州县官吏,对民间一枝一叶都是有感情的。
17、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清·龚自珍)
释:拉粮船的一根缆绳要十个纤夫,细算起来每天有千艘粮船渡过运河。我也曾在京城为官,消耗过国家的俸米,今夜间听到纤夫的呼号,忍不住泪如雨下。(邪许:纤夫劳动的呼号声)
18、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
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19、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宋·欧阳修)
释:上不能为国开拓利源,下不能使你们解除饥饿。我在喝酒,你们在吃酒糟,你们虽然不责怪我,但我的责任又怎能逃脱呢?
20、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宋·王令)
释:高高的昆仑山上有常年积雪,蓬莱岛上经常是阴凉。我既不能用手提起天下受暑热之苦的人同去乘凉,又怎么能忍心独自到那些地方去避暑呢?
21、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宋·王十朋)
释: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志向和语言比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孟子更高。闲暇时本来宜于登山临水享乐,无奈天下有忧,又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22、凭君莫言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
释:请求你不要说自己封侯作官的事,要知道一将功成会要牺牲很多的人。
23、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宋·陆游)
释:虽然退休为乡下野老已没有责任了,但在路上看到流浪的人民终归还要动心。
24、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元·王冕)
释:如何能得壮士把银河挽下来,一洗百姓的烦郁使全国都清新呢?
25、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明·郭登)
释:只要使四海都歌舞声平,人民安居乐业,我在甘州就是受贫也是快乐的。
26、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宋·罗大经)
释:在世上一日,就要做一日好人,做一天官,就要做一天好事。
27、哀哉流民!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元·张养浩)
释:可悲呀,到处流浪的灾民!什么时候老天象下雨般下些粟米,让你们都能生存下去。
28、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唐·聂夷中)
释:我希望皇帝的心,变为一枝明亮的蜡烛,不去照那穿绸缎绫罗的富豪人家的丰盛筵席,只去照那被剥削的无法生活而逃亡在外的贫苦人家留下的空屋。
29、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释:国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规律,而有利于民众作为根本,作官从政有规范原则,而使政令通达实行作为最主要的。
30、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释:通达事理的人是什么事都可以做的,可以为关爱苍生而忘记自己的利益。
31、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释: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32、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释:集中天下之利益的人,应承担天下人的忧患,享受天下乐趣的人,应分担天下人的忧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