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8|回复: 0

面试热点:“号贩子问题”屡禁不止,是谁的无奈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5-23 2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一段“女孩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北京市卫计委已介入调查,明确表示对“号贩子”现象零容忍。事发后,记者到一些三甲医院亲身体验发现,在某些医院号贩子仍顶风作案,号称“北京三甲医院专家号都能买到,还能挂不出诊的专家的号”,甚至连保安都能提供号贩子的电话(1月27日新华社)。

haofanziwenti32.jpg

haofanziwenti32.jpg

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法制日报惠铭生:没有号贩子,看病就不再难吗?号贩子是可恨的,对有可能与之沆瀣一气、利益共享的医护人员和保安,也理应实行零容忍。但问题是,在“有病去协和”的心理驱动下,各地的三甲医院哪个不是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号贩子的存在,只是破坏了公平原则,助推看病贵,但与看病难关系不大。
    卫计部门对医院贩号行为零容忍,值得点赞。但患者也得扪心自问:自己身体有恙,难道非得去大城市不成?一份协和医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天门诊量的近一半,是理论上可以在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解决的小病。其实,真正的最佳医院就是居家附近那些看病方便、能看好病的医院。协和再好,与相隔几百公里、数千公里以外的患者可能无关。所以,在优化医疗资源的前提下,小病下到基层医院诊治,大病向大医院汇集,公众看病或许就不再难。届时,去大医院就诊的病人不再人满为患,号贩子自然也就因为没有了市场而销声匿迹。
    @南方日报施经:病人挂号就诊,最直接的关联方是医院,但病人和医院这样简单的二元关系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有人以为,号贩子横行与医院的保安甚至医务人员包庇有关。这种意见并不严谨。不过,即便撇清“私相授受”的嫌疑,医院对抢号者也确实无执法权限,保安人员也常常没有真凭实据证明对方抢号,可是,面对专职抢票人员,管理人员不会感觉眼熟?其中是否有“人情观”在作祟呢?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确实不均衡,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优质资源相对集中也是事实。所以,医疗资源的充沛与否直接影响的是由于资源不足所致的看病难问题,不是号贩子问题。号贩子存在的根本原因,不是他们率先掌握并垄断了有限的资源,而是由于他们在法律边界制造出新的资源,并以此牟取暴利。挂号对于病患是成功就诊的前提,对于并不需要就诊的号贩子则没有任何程序和功能上的意义,换句话说,他们把持了病人就诊的钥匙,原本钥匙只能属于病人,由于这在常识上理所当然,法律并未对其做出清晰界定。其实,在法律上厘清医院挂号等单证使用权责,建立更普遍的监督举报机制,对于买卖挂号单证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医疗机构定期考核管理人员等措施,都有实施之必要。
    @中国青年报储殷:中国的医院患者多、挂号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但除了人口众多的自然条件之外,其产生原因其实十分复杂。其一是患者分流上存在严重的苦乐不均。患者向大医院、大城市高度集中,而相比于大医院的人满为患,我们的很多基层医疗组织,往往长期处于患者不足的状态。其二是过度医疗现象极为严重。大病小病都往好医院跑,有病没病都去寻医问药。其三是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优质的医疗资源流动性不足,从而强化了大医院的竞争优势与汲取患者资源的能力。
    对于今天公共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国社会来说,必须通过理性的制度设计,来获得医疗绩效与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上的平衡。一方面,要争取让大量可以自愈小病的患者不浪费医疗资源,尤其是不浪费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要让多数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近得到治疗,而不是挤大医院。为了实现这两者的目标,医保的经费报销制度必须向欧美社会的相关制度取经。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在地域广大且地区发展高度不平衡的中国,我们也必须鼓励甚至强制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向地方流动,这其中既可以考虑通过物质回报来鼓励流动,也可以考虑在职称、资质评审的制度中施加以某些硬性的规定来促进流动。除此之外,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对于互联网医疗进行大力扶持,从而利用技术进步来发展远程医疗与保健体系。
    @京华时报王灏军:这段视频的热传,戳中了公众的痛点,引发众人围观在情理之中。但是,说号贩子不道德,多数人都认同。要说号贩子违了什么法,犯了什么罪,以至于需要警方来处置,可能多数人都答不上来。警方过往的处置,行政拘留居多。这一处置的依据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即“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至于刑事拘留之后还获罪入刑的,多系号贩子在排队抢号过程中,还有故意伤害等其他犯罪行为,而与倒卖行为本身无关。换言之,倒卖“专家号”的违法成本其实并不高。
    即便在专项行动中,警方和司法机关也没有太多的法律手段可以用。屡禁不止、边禁边倒、前禁后倒的号贩子就是在这样的法律生态中越打越猖獗起来的。当然,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倒卖“专家号”不是犯罪,就不能法外施罚。但是倒卖“专家号”等就医凭证,其危害并不亚于倒卖车票、船票,未来的刑法修订能否将医疗黄牛的行为也列入此条?
    @红网吴淑斌:有人说因为医疗资源不足,使挂号如此困难,号贩子才会有利可图。这固然是根源所在,但顶尖医疗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专家号”或是到更好的医院医治。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在目前,或者未来十几年内,难以彻底解决。人们对号贩子的深恶痛绝,在于号贩子以不正当的手段垄断了原本为数不多的资源。设想如果没有号贩子存在,今日患者来晚了挂不上号,明日大不了更早点来——虽然挂号仍然困难,但需求最强烈的人总能得到资源,这对于所有人而言是相对公平的,毕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号贩子的存在破坏了这种公平,无论患者提前在医院蹲守多久,资源总会被号贩子所垄断,而他们再将本来应属于其他人的资源“倒卖”给人们,谋取暴利。“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们“患”的正是这种不公平的存在。
    此次“女子怒斥号贩子事件”在网上引起关注后,北京市卫计委表示进行调查。若没有这一视频的出现,号贩子问题是否将一直搁浅?“这可是北京,首都啊!”一声感慨让普通人民心生悲凉。医疗问题与每个公民切身相关,在医疗资源短缺的当下,“看病难、看病贵”已经十分突出,若号贩子现象再无有力措施进行治理,迟早会让更多的人发出怒吼。国家应拿出十分的决心,完善法律法规,彻查号贩子背后的利益链,同时推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让人们在身体上遭受病痛时,不因看病难而寒心。
    华图解析:在中国“看病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实,屡禁不绝的“号贩子”不仅严重侵害了患者的权益,更扰乱了医院正常的问诊秩序,让院方和医生都不堪其扰,从某种程度上说,医院也是受害者。而号贩子群体之所以长期存在且屡禁不止,多数人认为是号贩子与医院内部人员勾结。其实,这都是普通民众的猜测,并没有实际的证据,但是,视频里女子所经受的200元挂号票被炒到4500元的事是真真切切的。
    而“黄牛”的泛滥,不仅是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以及专家资源的高度稀缺,也是法律规定的缺位,造成了“号贩子”钻了“无法可管”的漏洞,所以,根治“黄牛党”,根本举措就是要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的提供和公共资源的供给机制,莫要让核心资源过分集中,只有如此才能防止“黄牛党”的猖獗。
    女孩“怒斥黄牛”视频的真相还在进一步调查,希望有关部门对“黄牛党”依法严厉打击。如果不解决掉“黄牛党”这一奇葩,医患矛盾就不可能真正消除。其次,还要建立起监督机制,对医护人员、医院保安、票贩子等进行切实有力的监管,防止不法分子沆瀣一气、甚至官商勾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6 01:42 , Processed in 0.088696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