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6|回复: 0

面试热点:女教师监考猝死,不能只怪“学生冷漠”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5-23 23: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1月17日,一则《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该文称,这群初中生在目睹自己老师最后挣扎呻吟时,仍平静地做完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事发学校(泰兴济川中学)校长杨军称,真相与传闻有所出入,“事实是,学生第一时间发现了老师生病,并通知了隔壁班的老师”。目前,学校正配合家属做善后工作。(1月18日《京华时报》)

nvjiaoshicusi33.jpg

nvjiaoshicusi33.jpg

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李晓鹏:据《扬子晚报》报道,当天上午11点20分,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之后,这个班的孩子并没有像文中所说那样“看到老师没有反应,孩子们一个个主动交卷出教室了”,而是坐在课桌上,“没有收试卷,我们不敢乱动。”直到几个按捺不住的男生上前推了推吴老师,才发现吴老师昏倒了。学生哗然,“有的去报告校长,有的去喊隔壁老师。”显然,这些孩子并非文中所说“冷血”。除了这些细节,这篇微信文章中最站不住脚的一点在于,吴老师当时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学生们都是背对着吴老师考试,只是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之后,学生们没有等到老师来收卷子,转过身来才看到吴老师“就像睡着了”。文中“目睹”老师的“最后挣扎呻吟”又何从谈起呢?这么一篇明显有逻辑漏洞的文章,只要在网上稍作搜索,即可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然而人们在阅读和转发的时候,更多的人并没有选择理性思考,而是顺着作者的思路,随之起舞,如同被操控的木偶。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这篇文章是为这些受众量身定制的。他们对目前的应试教育感到焦虑,对孩子的技能培养忧心忡忡,文章恰好迎合了这些受众对教育制度的态度,加上情节耸动,自然不胫而走。观点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依靠半真半假的传闻,撰写出这类文章,作者只不过是在用别人的血,染红自己的馒头。受众不过是在用别人的鸡汤,浇灌自己心中的块垒。不过,面对悲剧,还是应当冷静理智一点,不要急于吃下别人递过来的人血馒头。
    @人民网蒋萌:快阅读时代,很多人已没有看传统媒体新闻与深入报道的耐心与工夫,只有整天抱着手机刷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时间。不少人总嚷嚷要获得各种事件的真相,却没有想过自己需要的是真相、还是自己想象中的真相。很多人还分不清网络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区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喷死”看不顺眼的人与事再说。当一些事件发生剧情逆转,那些曾用语言暴力伤害了当事人的“键盘侠”又秉承“我伤害了你却一笑而过”,拍屁股去寻找下一个“攻击目标”。不求甚解与急功近利,似乎也在影响传统媒体。去年,许多纸媒的深度报道部被撤销曾引发关注。有人说这是纸媒的不得已弃守,也有人说这只是“资源整合”。不管怎么样,纸媒在新媒体的“围攻”下步履维艰,是不争的事实。而许多新媒体其实少有“自采与原创”的新闻,多数还是“复制+粘贴”传统媒体的报道。这种竞争的不公平性显而易见,像今日头条这种只会“抄”的所谓媒体平台更曾引发版权争议。当受众不愿购买传统媒体的报刊,懒得进行深阅读与深思考;新媒体又存在“野蛮生长”与规范不足,低俗恶性炒作频发;自律性不足的自媒体涌现,某些微信公号的营销唯利是图、毫无底线,更令情况错综复杂……在这样的生态下,理性、客观会不会成为一种奢侈?
    @红网钱桂林:这位女教师监考时猝死,令人惋惜。反思这起事故,其实校方负有很大的责任。首先,学校对身体欠佳的教师要予以适当关怀和照顾。其次,在期终考试中应该安排双人监考。期终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学校惯常安排双人监考,既保证考试的权威,也可防止偶发事件的发生。再者,考试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专人巡视。按理说,这么重要的考试,应该安排专人巡视,以便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解决。在该监考教师发病时,第一发现人和第一报告人均不是巡视人员,真的有些让人无语。
    人世间最宝贵的莫过于人的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倘若该女教师不监考,不急匆匆地赶赴考场,能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她也许不至于突发疾病;倘若学校安排双人监考,另一位监考教师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病情,自然能减少中间耽搁时间,为及时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倘若有专门的巡视人员,该女教师也不会……当然,有好多事情不好假设,但退一步讲,如果学校管理能精确化、精细化,则会大大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率,这是不容置疑的。一个鲜活生命的突然离去,能否让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反思和警醒呢?
    @南方日报施经:考生继续答题也不能说明他们冷血而麻木,更不能得出他们是没有感情的考试机器这样的结论。在公共场合,遇上有人突然发病,最好的选择是及时叫救护车和采取最必要的救助措施,如果办不到这些,至少不要添乱和增加抢救难度。同理,无论考生是否及时察觉监考老师的异常,过分惊慌失措都不足取。据这些报道的意见,似乎考生们都必须搁下笔,抱头痛哭才能在道德伦理上无可指摘。校方在事后及时辟谣,称考生在事发后及时报告其他监考老师,迅速打120将女教师送往医院。无论事实上学生表现如何,这些都不该成为责难考生在考场保持冷静的理由。
    学生是否冷漠、麻木也不应成为媒体批判教育体制的端口。教育体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发生教育事故,舆论自然容易剑指“体制”。但是,即便一个班级的学生冷漠,也并不能代表全国学生都如此,教育体制并不仅仅适用于一个城市的一所学校,跨越无数的可能性强行在二者之间制造关联,这样的报道只会遮蔽事实。鉴于此,读者更应时刻保持冷静,检验自己的判断能力是否在无意识中已遭绑架。
    华图解析:不得不说,当“女教师监考猝死,学生仍平静做完题”这样的新闻一出现,势必会带来惊人的效应,不过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据了解,“上午11点20分,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但在初二某班监考的吴萍老师没有起身收试卷。同学们发现,吴老师斜躺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双眼紧闭,一动不动。喊了几声没反应,有个男生上前推了一下,吴老师一下子滑倒在地上。”或许在此期间,吴老师有发出过呻吟声,也存在学生大意或无知的原因,但不应把主要责任推给学生,更不能给他们贴上“冷血”的标签。
    其实,女教师监考猝死的背后,是任务重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健康无法保障等直逼人心理防线的残酷现实,而不是用学生的“冷漠无知”来夯实教学的失败,虽然说教育的确存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却不能把一切推给一些年幼的学生,还请大家放过这些孩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3 09:35 , Processed in 0.083313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