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回复: 0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常回家看看”入法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12 12: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常回家看看”入法
华图教育
    随着2014年国家公务员进入面试的名单陆续公布,面试已经迫在眉睫,而最难准备的社会热点新闻类成为了考生们普遍头疼的问题,该如何有效的备考此类面试题型,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特准备热点、模拟及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踏上胜利的彼岸。
    ü 热点概述
    近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民政部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法制办。民政部副巡视员吴明透露,老年法此次修订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1
    过年,对有些人意味着团聚和开心,对有些人则意味着艰难和苦涩。重庆人熊良山1989年来沪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节乘轮船回家过年。1998年轮船停开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时间内,熊良山夫妇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寝食难安时回家了一趟,以至于2008年儿子来沪看望父母时,熊良山夫妇竟然认错了人。2
    新华网杭州7月4日电(记者周竟)我国自古有百善孝为先传统,“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方式。然而这个带有明显道德色彩的诉求因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引起社会广泛争论。
    老年法欲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引热议。为人父母者,有人赞好,也有人不以为然;年轻人则很多通过网络大吐苦水,常回家看看不是不想,关键是没假、没钱。有法律专家也认为,这种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3
    ü 相关评论
    “常回家看看”条款入法,具有积极的法律宣示效力。法律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种功能作用,除了强制功能外,诸如“常回家看看”的宣示性条款,其它四种功能都具有。老年法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要求“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的法律规定,虽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和强制约束力,但仍然对老年人家庭成员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的法律宣示效力。具体来说:
    (一)“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指引作用在于,指引老年人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的责任和义务是确定的,法律的这一规定是确定性的规范。如果“常回家看看”法律没有宣示,按照“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理,老年人的家庭成员“精神慰藉”的责任和义务是不确定的,可以“常回家看看”也可以不。一旦进行法律宣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必须要“常回家看看”,否则就违法。
    (二)“常回家看看”入法的评价作用在于,老年人是否得到“精神慰藉”有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评价准则。这一法律评价作用,更加具体化、法律化,老年人家庭成员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得不到“精神慰藉”,即为违法。
    (三)“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教育作用在于,惩处与警示,教育示范。老年人家庭成员是否做到“常回家看看”,老年人是否得到“精神慰藉”,有法可依。司法实践中,对于明显违法的老年人家庭成员依法予以制裁,这不仅对受制裁人本人有教育作用,同时也同样对其他绝大多数人具有示范作用。
    (四)“常回家看看”入法的预测作用在于,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如果老年人家庭成员不“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得不到“精神慰藉”,其家庭成员不仅要受到道德谴责,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ü 模拟题
    对于空巢老人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你怎么看?
    ü 参考解析
    随着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如何赡养空巢老人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因此通过立法让子女常回家看看,将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对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对于解决空巢老人精神上的孤独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成空巢老人问题凸显的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城市青壮年外出上学、就业以及异城居住和同城分别居住情况也造成了空巢老人现象十分普遍。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一对年轻的夫妇要面对4个老人,老人的赡养成为一种沉重的家庭负担。最后,随着生活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经常加班,没有 时间回家看老人。一旦回家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因此精神上的慰藉成了一种奢侈品。
    物质赡养很容易实现但是精神赡养很困难。因此要让老人真正幸福,这种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执行”的精神慰藉是不够的。要真正解决空巢老人精神孤独问题,政府还需要多方面努力。
    第一,政府要帮助老人从思想上摆脱对子女的依赖心理。可以通过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让老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活动来降低老人对子女的期望值。
    第二,政府应该加强孝道的教育。不管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父母,也应该定期抽时间探望和陪伴老人。即使不能回家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视频的方式多和老人聊聊天,这对父母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第三,政府还应该创新社会管理,让空巢老人不再孤单。比如组织社区机构、志愿者等提供整理家务、代为购物、寻医送药等服务项目,方便老人的生活;开展互相探望、定期聚会、旅游观光等活动,积极推动和发展老年文体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
    1 来源:《广州日报》2011年1月6日A6版
    2 来源:《东方早报》2011年1月10日
    3 来源:新华网《“常回家看看”入法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8 09:21 , Processed in 0.074610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