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题干中,人们受“慢生活”理念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产生了“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做事情的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项符合题意。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项表述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世界观对方法论的决定作用,C项与题意相反。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况和升华,D项表述错误。故选A。
2. A 本题考查主观唯物主义。“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没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显然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D项不当选;题干观点不是强调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不属于形而上学观点,C项不当选;该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正确;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故选A。
3. D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这句诗表明要坚持实事求是。D项正确,故选D。
4. B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因此,“黑色思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项适合题意;ACD都是唯心主义,不当选。故选B。
5. B 本题考查实践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强调了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即认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践的作用,没有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B项符合题意,故选B。
6. A 本题考查真理的特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题干中,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项符合题意。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绝对的,B项错误,CD与题意不符。故选A。
7. A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细节决定成败”强调的是做事过程中个别步骤、环节对整体事件的影响,体现的是部分对整体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B项表述错误;题干不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D不当选。故选A。
8. A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实质。题干中“由于人类的生物进化速度滞后,导致我们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只有像原始人那样生活,才会更健康、更快乐”的观点,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了世界是变化发展的,A项符合题意,故选A。
9. D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居安思危”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项符合题意;“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B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不当选。故选D。
10. D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强调新事物既是对旧事物的继承,又是对旧事物的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A项表述错误。否定是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BC表述均错误。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项表述正确,故选D。
11. D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B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不当选。“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意思是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适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讲,这句话体现了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C项与题意不符。D项正确,故选D。
12. B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题干陈述的两种人的差别就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小不同。B项正确,ACD与题意无关,故选B。
13. C 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由法律规定,不会随意扩大,AD中扩大公民权利的说法错误;该市政府将行政处罚权依法细化,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但不会限制政府的权力,B项说法错误;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利于公民监督政府的行为,C项表述正确,故选C。
14. A 本题考查国家职能。B项属于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CD属于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A项属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故选A。
15. D 本题考查依法行政。AC明显错误。从根本上说,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B项表述错误。凡法无授权就是当禁止的,表明了政府必须严格依法行政,D表述正确。故选D。
16. D 本题考查权力的监督。反腐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A项表述错误;经济建设是当前国家的根本任务,B项表述错误;我国国家机关之间是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不是分立制衡的关系,C项错误;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需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体系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D项正确。故选D。
17. A 本题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中监督权是指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里行使的职权是监督权,A项正确,故选A。
18. D 本题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故选D。
19. D 本题考查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在党长期执政和依法治国条件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实现依规依纪治党,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两项法规一正一反、相互配套,《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党纪处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D项表述更全面,故选D。
20. D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