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11 17: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税法的重要意义
两税法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改革。首先,在均田制下,国家对租调徭役的征敛,主要依据是丁身;两税法则主要是依据土地多少征税。两税中的地税是履亩征粟,户税虽说依据资产,但土地是资产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也主要是依据土地征税。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占有情况愈来愈不均,于是舍人税地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舍人税地也意味着封建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其次,在“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下,不管是地主、贫民,他们向国家纳税的数量却完全一样,这当然极不合理。两税法推行后,没有土地而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就只交户税,不交地税。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
再次,租庸调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流亡客户因为不在当地受田,所以既不编入户籍,也不纳税。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管土户、客户,只要略有资产,就一律得纳税。又因为贵族官僚原来就得负担户税和地税,所以也得交纳两税。这样,两税法的推行就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即使国家不增税,也会大大增加收入。
3.隋唐文化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赵县的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就是它“敞肩拱”的创举。在大拱两肩,砌了四个并列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又增强了桥身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州桥在1400年的历史中,经受住了多次洪水冲击,多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仍挺立在洨河之上。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印刷于868年的唐代《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僧一行
僧一行,本名张遂,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开元五年(717年),僧一行来到京都长安,充当唐玄宗的顾问,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他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大衍历》,它是僧一行在全面研究总结古代历法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二是僧一行是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另外他还在仪器制造和数学等方面有很大的功绩。
《千金方》
《千金方》又名《千金要方》,由被世人尊为“药王”的唐代医学家、中医医德规范制定人孙思邈(约581年—682年)编著。《千金方》它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 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