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
A.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世界力量
C. 走中国道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 走中国道路,弘扬国际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是( )
A.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D. 推进管办评分离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自由,民主,诚信,法制
4. 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智力 C. 人的发展 D. 社会发展
5. 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6. 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7.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老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 )
A.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
C.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
8. 教师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不均衡性 C. 差异性 D. 统一性
9. 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
A. 课程计划 B. 教学计划 C. 课程标准 D. 课时计划
10.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 )
A. 行为主义学习观 B. 人本主义学习观
C. 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 建构主义学习观
11. 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 )
A. 调查法 B. 行动研究法 C. 观察法 D. 实验法
12. 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
A. 疏导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导向性原则 D. 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3.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 明确的共同目标 B. 一定的组织结构
C. 共同生活的准则 D. 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14. 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 认知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 )
A. 二因素理论 B. 三维结构理论
C. 三元智力理论 D. 多元智能理论
16. 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17. 通过集体讨论,是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 )
A. 发散思维训练 B. 头脑风暴训练
C. 推测与假设训练 D. 自我设计训练
18.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9. 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对话以缓解考 试焦虑的方法是( )
A. 全身松弛训练法 B. 系统脱敏法
C. 肯定性训练法 D. 改善认知法
20. 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象是( )
A. 定势现象 B. 迁移现象 C. 退步现象 D. 高原现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 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 )
3. 新手教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 )
4.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 )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6.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8. 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 )
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 )
10.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 )
11. 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
12.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 )
13. 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堂导入。( )
14. 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 )
15. 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16.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17. 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 )
18.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 )
19. 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 )
20.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