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2015年国考面试:从结构化面试角度看未成年人见义勇为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到底该不该受到鼓励最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女童救人未被授予见义勇为称号,到《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取消热爱祖国、见义勇为,再看媒体对于见义勇为不鼓励、不提倡、不宣传。应该如何为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定性,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今年,陕西省政法干警考试中,更是直接问及对于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看法。今天,京佳教育面试老师周彤就和大家一起通过一道陕西省政法干警的真题来分析这一热议的话题。
      【真题例析】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媒体不宣传、不鼓励、不支持,你怎么看?
    (2014年陕西政法干警)
    【京佳思路】媒体的态度,象征着主流的舆论导向,其影响力不可小视。因此,在分析这个题的时候需要从正反两方面综合分析媒体这种“三不态度”的影响。我们必须意识到媒体的“三不”态度不是不作为,更不是冷眼旁观,而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正面引导。当然,对于未成年人的引导,不仅是媒体的责任,更还学校、家庭的责任我们还需要从更深层次去剖析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助人为乐、自我保护。
    【参考答案】见义勇为本来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未成年人见义勇为风险性过大,有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媒体“不宣传、不鼓励、不支持”的态度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第一,未成年人身体和心理都不成熟,模仿意识较强,乐于也善于去学习那些见义勇为的榜样,但是对于自己的能力则估计不足,媒体不宣传、不鼓励、不支持他们见义勇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因为错误的估计自身能力而导致悲剧的发生;第二,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身心还在成长中,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释放天性,而不应该背负太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媒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是,“不宣传、不鼓励、不支持”的态度如果不加引导有可能给社会传递出社会冷漠的信号,这会令公众、尤其是那些见义勇为的群众寒心,也会给未成年传递出不需要互帮互助的讯号,这是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此,我认为媒体一方面应该肯定未成年见义勇为者身上的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传递正能量。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另一方面更应该发挥导向作用,告诫未成年人,在遇到危险时盲目逞能是不可取的,要教会未成年人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合理施救、如何求助、如何自我保护,让未成年人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学会互帮互助、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在公益广告中可以加入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互帮互助的小常识、少儿频道可以加入一些教会孩子在险境中如何互助和自保的专题等。这样,才能让未成年人既学会互帮互助,又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当然,教会未成年人如何正确对待见义勇为,不仅是媒体的责任,更是家长、学校的责任,家长和老师与未成年人接触最多,因此应该和媒体一起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会友爱,学会互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1 12:59 , Processed in 0.07555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