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回复: 0

2014下半年联考申论热点:央视名嘴跳槽背后的思考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链接】
    时过境迁,很多家庭的电视机几乎成了偶或一开的摆设,电视本身的“去大众化”加速了一线电视台的主持人放弃原有单位属性,青睐于外面的机遇。
    世界杯解说引发的争议尚未消退,风口浪尖上的央视足球解说员刘建宏便传出“跳槽乐视,担任体育首席内容官”的消息,尽管刘建宏本人口气尚在闪烁,但不难看出,他离开服务18年之久的央视平台,恐是大势所趋。
    尽管对其解说风格、业务能力等褒贬不一,但刘建宏从“刘甲B”时代起,就是央视足球解说的老人,伴随了《足球之夜》等多个热门专栏的从冷到热,又从热到冷,也亲身经历了多届世界杯、欧洲杯等重大赛事的解说,是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脸熟”型公众人物。
    正如他本人所透露的,从“临时工”到央视体育频道的正式在编人员,他经历6年的漫长等待,付出了不少艰辛和汗水,诚所谓得来不易。而这个“正式工”的“单位属性”,在当年是不折不扣的稀缺资源。如果在当年,放弃好容易争取到手的“铁饭辙”,跳槽出去捧漂亮但易碎的“瓷饭碗”,会有很多人认为是发疯的。但近几年来,央视和其他一些相似的“金牌单位”,类似刘建宏这样台内人缘、口碑、业绩都算不错,“铁饭辙”捧得尚属安逸的业务骨干,主动放弃单位属性,甘愿去莫测的“大千世界”打拼者,已经数不胜数。
      【原因分析】
    首先这和机会、资源的增多息息相关。央视和骨干电视台、电台的第一批人才流失,和当初一大批待遇好、上升空间大的体制外电台、电视台(尤其境外)伸出橄榄枝,和卫视频道纷纷上星、相关单位求贤若渴息息相关,而近期的跳槽热潮,则是和杂志类节目制作公司化,及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相呼应的。
    “物以稀为贵”,以往央视等大台之所以一张“铁饭辙”奇货可居,正是占了资源稀缺和优势心态;可如今平台多了,机会自然也就多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有人气,有能力,外面有的是等着的“猎头”。即便“相性不合”,和新东家合作不久,天地如此宽阔,再找一个下家,甚或寻一笔天使投资自己做自己老板,也未必是什么难事。
    电视本身的“去大众化”也不无关系。曾几何时,电视是千家万户最重要的消遣方式,饭后围在电视前,看连续剧,看综艺节目,几乎成为一种“刚需”,至于体育转播,则更成为央视等几个大台的独家专利。如今时过境迁,很多家庭的电视机几乎成了偶或一开的摆设,或其他载体的显示器,人们被多样化的平台吸引、分流,即便要看“内容”,也常常优先选择更灵活、更有互动感的网络平台。央视大腕们不再留恋单位属性,而更青睐外面的机遇,也就顺理成章了。
    尽管如此,“走出去”未必意味着成功。在刘建宏之前放弃单位属性的众多央视大腕,“闯世界”的成绩参差不齐,有的极为成功,有的不过差强人意。说到底,每个打算“闯世界”的好汉,在动身前都必须想明白了,自己的“溢价”,究竟有几分源自自身可控的资源和素质,有几分是老东家“平台光环”所叠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5 21:50 , Processed in 0.07151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