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1|回复: 2

军转干过来人谈复习备考计划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认为作为我们军转干部复习申论应该分两步走。
    首先,不管再考试中碰到甚么材料,碰到多生僻的问题,我们都能起码得到2类卷的分数。
    其次,努力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努力把自己的答卷划到一类卷。
    第一步,看似很简单,其实也很简单。但是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
    一个问题:要弄明白申论作为一种为应试公务员而产生的文体,申论要考察的是甚么?
    我个人的理解:基于政策理解基础上,站在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角度上,来科学、客观地理解、分析、解决诸多社会、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是申论真正要考察的。
    如何才能形成和建立:基于政策理解基础上,站在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角度上,来科学、客观地理解、分析、解决诸多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呢?
    个人认为,这种能力就是一直再讲的--申论系统思维我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的方法:首先听了陈老师的课来家把陈老师讲的14项大政方针看了N遍政策方针的复习,主要在于掌握使用,其次是理解,再次是熟记。
    在此基础上,我看了一些申论热点的标准表述,所谓标准表述,就是对热点问题就问题的主要表现、问题产生或长期存在的原因、解决措施进行表述
    这种东西网上很好找,看过一些后就不太看了,我是坚决不会去背别人的标准表述的,我看这些东西主要把精力放在:别人对问题分析的角度与思路上。
    看的多了加上自己的总结,很容易就会对诸多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就是所谓的申论系统思维吧。
    申论系统思维要多锻炼,我将陈老师总结的80多个热点抄在了本人上,没事就捻出一个问题,合上本子,开始琢磨,这个问题都有那些表现啊、是怎么产生的啊、为甚么长期难得到根治啊、都能有那些好的解决措施啊么个的。
    最后后在对申论的答题和写作技巧进行一定的学习和总结,这个方面,姜燕老师讲了很多,足够了
    扎实的作好以上几点,我想达到二类卷水平不难了。
    第二步,努力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努力把自己的答卷划到一类卷
    申论脱胎于古代策论和八股,和八股一样,其文体受到诸多的限制。看过N多范文、例文,都能从中找出所谓模版的影子。无非摆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问题的影响严重性一类的)、提出解决措施。
    这里要面临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申论的文体格式那么固定,给大家提供的又是同样的材料,材料反映问题相信很容易分析出来,这样的话,千篇一律的答卷中,我的怎么才能划进一类答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7-4-11 16: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破申论水平的瓶颈
    所说的瓶颈是甚么?我的理解是技巧和对政策方针更深入的立体联系
    先说对政策方针更深入的立体联系
    社会热点问题太多了,随便抽出一个问题,可以有N多考法,所以迷信压题显然是愚蠢的。
    不迷信压题,我们怎么做申论的准备呢?
    其一,建立系统申论思维,做到碰到多么冷僻的社会问题,我们都能基于政策方针基础上、站在政府、公务员角度上分析出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其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准备。对诸多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理解认识阶段,应该广泛的互相联系,梳理形成体系。
    好比考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就分为: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四个具体问题。
    单抽出农民工就业问题来说,又可以揪出三农问题;劳动力转移后新农村建设问题;民工荒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稍稍分析下农民工问题的原因?牵扯出户籍制度改革问题-隐藏在户籍背后的利益才是农民工受就业歧视、农民工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所在…
    LOOK!随便一个社会问题横向纵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基于政策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了一定思考认识基础上的。只有头脑中形成了这个体系,才能对各个热点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申论答题时候,展的开去(有话可谈),收的回来(有自己的总结)。
    前两天去听了陈老师讲的冲刺班,这次陈老师授课的重点就是做题的技巧,陈老师同时把申论考试材料分成七个大的类型,罗列如下,有助于梳理、形成体系:
    1、个案类型
    2、社会综合热点问题
    3、改革问题
    4、突发事件
    5、公共事务管理
    6、法律、法规建设
    7、监督类型
    根据这个分类,把诸多的社会问题套进去,顺便进行总结,如:各个类型中包含着哪些小问题;相互间有何联系;各个类型问题共性的分析角度是甚么;各个类型常规的解决措施的套路有哪些;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7-4-11 18: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再说技巧问题
    谈谈我的认识,这里说的技巧,不是那些姜燕老师所说的模版,答题套路,我这里谈的技巧就是如何冲破这些套路,有一些自己的变化,使批卷老师大人,在批这些千篇一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措施加--升华的文章时候,唯独对我们的答卷产生一些比较美好的感觉…(阿弥佗佛!向批卷老师敬礼!您在哪个方位,支语一声,我面朝您那跪下了…哈)
    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我现阶段的申论复习除了没事在这里瞎掰,网上到处逛逛各个门户网站的时事频道就是做题!我现在做申论题,前面几个小题我都严格用方格信纸一笔一划的作答,唯独大作文,只列提纲我不写。怕自己的思路还不够充实、广泛、系统就早早陷入姜燕老师的模版难于自拔,不过不写归不写,提纲我要列范文我也看。而且在看范文时候下足功夫。展开范文,我先把它按照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措施、升华、过渡句(段)肢解成几个部分,范文哪个部分写的不错,我就多看几遍、多读几遍
    (这个东西我是有经验的,在部队刚去机关作训干参谋时候,上来让我作计划,直接毛了---!咱带过兵,当过教员,哪干过这个活,除了个人总结和教案哪写过别的东西,再说白点总结都是文书代抄的,教案咱学计算机的讲个计算机应用还用得着教案嘛,教案是给领导看的…说正事,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在办公室找出各种文件,死命看死命读,看多了读多了-样板样式的话、条框话的文件就会写了)
    多看多读,关键是及时梳理和总结,别人写的好的部分如过渡句(段)、升华部分、分析问题的角度等等,多读多看,动动脑子,为啥别人写的好,好在哪了,领悟多了、积累多了这样就提高了
    其二是文章的设计上,结构紧凑、逻辑条理清晰是基本的,更重要一个方面是要有点自己的变化,这个变化才是亮点,才是取得批卷老师好感的关键。
    我的小经验中一条就是在提解决措施时候,不按照常规模版的那样搞首先-其次-再就是-最后,也不直接罗列一、二、三,而是将措施简单的按照一定的逻辑整合。比如姜燕老师最后搞的那个模拟申论试卷,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最后的大作文要求以“和谐社会应该老有所养”为题1200字。按照常规分析完老龄化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后,直接可以提若干解决措施
    如: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养老设施建设,提高养老金一类
    2、政府加强财政投入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子女的养老义务,对拒绝履行义务的情况加强惩治手段等等
    4、加强道德领域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宣传力度,弘扬中华民族尊老、赡养老人的良好美德和传统等等
    5、继续推行在职人员养老保险金制度,并为推行社会养老保险提供良好环境和政策支持
    6、对已退休,但身体健康条件允许,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专业经验的老人,应该扶持、鼓励他们通过再就业、返聘等多种形式继续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对于这些退休者变相增加收入解决自己养老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才资源浪费问题
    7、等等
    简单罗列上面几个措施,每个稍展开就可以用在大作文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1 22:34 , Processed in 0.06812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