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回复: 0

2014年环保热点必看:废旧手机应该去哪?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链接】
    手机是现代人的日常用品,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越来越多的人用过的手机都不止一台,换掉的旧手机或者是弄坏的废手机以及剩下的电池、配件让人头疼,电子垃圾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每年产生的大量废旧手机对环境及手机市场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对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负担,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旧手机处理问题与环保息息相关,与民众的生活关系紧密值得我们重视。
      【处理方式】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2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约12.4亿户,用户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由于不少消费者是“双枪将”(两部手机)、“三枪族”(三部手机),如此算来,我国手机保有量至少有十几亿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接受访问的1000位消费者中,50%左右的人将废旧手机搁置家里,其余的人选择直接丢弃、送去回收点、赠送他人等。可见,搁家里,成了废弃手机的主要处理方式。
      【产生影响】
    影响一:污染家居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考虑到信息安全、二手市场交易混乱、价格低廉、正规的废旧手机回收网点太少,不知道交到哪里,导致消费者不得不“囤积”旧手机,旧手机放在家里其实是居民的无奈之举。其实这样做很不安全,手机电池放久了可能出现爆炸,对居家环境造成污染。实际上,大家更希望卖掉,毕竟“蚂蚱也是肉”。如果买的是苹果之类的高端智能手机,可以旧换新,能折出几百元钱;如果是中低端旧手机,只能卖十元、几十元钱,大家就不愿意卖了。
    影响二:非正规二手市场,造成环境污染
    良莠不齐的二手市场是主要目的地,野蛮拆解造成环境污染。北京的一位二手手机经销商透露,一部分回收的旧手机经过翻新,流入二、三线城市或农村销售;一部分经过拆解,变为零部件用于维修,回收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还有一部分无法使用的主机板等零部件,被某些非法处理企业用于提取金、银等贵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相关翻新企业缺少专业检测设备,选用的零部件好坏掺杂,不少翻新机质量难以保证,以次充好的现象并不少见;废旧手机的物理拆解过程比较“洁净”,而一些作坊式企业,通过炉子焚烧或强酸浸泡来提炼贵重金属时,就会产生饱受诟病的环境污染问题。
      【走向正轨】
    对于如今的消费者来说,如何处理废旧手机,可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扔了,舍不得;送人,没人要;卖了,不值钱;放家里,不安全,令人左右为难。废旧手机的处理,既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各负其责。
    正轨:尽快将其列入电子产品管理名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一、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引导和监管。比如,尽快将废旧手机列入国家相关的电子产品管理名录,不能让其成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自由身’。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副会长罗涛表示,应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和企业逆向物流体系,建立健全正规的回收利用体系,同时打击非法处理企业,对手机的生产、流通、回收、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
    二、“对于手机行业而言,应由‘谁生产谁负责’,变为谁在产业链中获利最大,谁就负主要责任。”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生产企业、处理企业与运营商之间,由于获利不同、能力不同,其职责应有所区别。回收利用废旧手机可以获取一定利润,应主要由市场来推动,初期还可由国家提供一定补贴来推进。但从长期来看,应由获利丰厚的运营商来承担主要责任,甚至推行强制性回收规定,才能取得实效。
    三、消费者都应树立和加强环境意识,尽量支持正规回收渠道建设。“在不少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交付废旧手机处置费,而在我国,消费者不仅不付费,还可从中获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看,消费者从中获利便于回收,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种获利方式并不一定有利。
    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更是信息时代的必需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在享受这一产品带来的便利和利润的同时,更应主动承担起这一资源对社会环境带来的困境。从规章制度的确立到技术层面支持再到民众的意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9 13:11 , Processed in 0.07578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