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回复: 0

2014年上半年联考申论热点之APEC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材料】
    2013年10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会议发表了《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和《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声明》,承诺加强政策协调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领导人就一系列战略要点达成一致。会议由印尼总统苏西洛主持,来自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主要议题包括实现茂物目标、可持续和公平增长、亚太互联互通等。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习近平指出,亚太经合组织要顺应潮流,做好互联互通这篇大文章。
      【京佳分析】
      一、从经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亚太经合组织通过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各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我国注重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并在APEC框架内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发展也需要中国。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显得更加必要。此次会议承诺加强政策协调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需要各国分工越来越细,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以此带动建设各次区域经济走廊,保障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步提升太平洋两岸成员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一体化。这些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亚太互联互通格,深化我国与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首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特别是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3)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南亚和亚太方向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推动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关系进入新阶段,引导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新发展。这表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政治上存在共同利益,这是能够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但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也存在着利益上的对立和矛盾,这是引起贸摩擦、领土纷争等问题的根源。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关注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必须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把政府、私营部门、国际机构联系起来,统筹考虑。要积极探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推进科技、人文、防务等领域交流,加强在贸易谈判、气候变化、地区合作机制等问题上沟通和协调。
    (2)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互联互通是一个过程,尽管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但要积极创造条件,打通制约互联互通建设的瓶颈。要注重量的积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做好互联互通这篇大文章。要创新投融资伙伴关系,积极探索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保障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步提升太平洋两岸成员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一体化。既要看到互联互通的有利条件,又要看到制约互联互通建设的瓶颈,改善薄弱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2 04:38 , Processed in 0.058705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