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7|回复: 0

2014年国考面试预测题:精神赡养之困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材料】
    1. 2014年2月24日,新余市良山镇发生一起令人心酸的事件,一位八旬空巢老人因身体不适,多顿未能吃上饭,饥饿难忍,只好大呼“救命”。民警闻讯上门当起临时保姆,为老人做饭。
    2. 今年春节,回到家中过年的武汉的路先生发现一个比较怪异的现象,自己的妈妈总和iPAD里的汤姆猫说话。路先生颇不理解,没想到妈妈说:“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游戏不会,上网不会,无聊时就玩这个,起码我开口说话还有个回音。”
      【地方新政】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农村居民老年化、空心化、空巢化和孤寡化不可避免。政府应动员老年人集中居住、管理,帮助有困难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集中住进敬(养)老院。加强与老人子女、亲戚沟通,督促其履行对老人的亲情关怀、物质帮助义务。在乡村老人居住密度高的地区,提倡左邻右舍常相助、楼上楼下常关照。建设“每天问候制度”,通过志愿者队伍和社区干部党员联系包干,建立社区老年人意外应急方案。为孤寡空巢老人发放“安康通”等信息快速联系工具,并建立每天问好制度,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立刻可组织救援、抢救。
      【面试预测题】
    一项调查显示,空巢老人中近九成老人自认为衰老无用,八成有孤独感,七成有焦虑抑郁情绪。据调查我国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成为自杀率最高的一个群体。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京佳解析】
    看到这种现状我很痛心,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一样。老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毫无幸福可言,这必须提起社会的家庭的重视。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精神上的赡养。
    按照传统,精神赡养的提供者一般是老人的子女,所以,政府将“常回家看看”式的“精神赡养”提到了法律新的高度,成为子女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年轻人四方奔走为了生活而打拼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对父母的精神慰藉,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高房价、高医疗费、高教育费用等等让生存变得异常艰辛。我们不能把空巢老人“多独居”的问题,归咎于年轻人孝道的缺失,也未免有失公正。另外,在“带薪休假”没有落地之前,“精神赡养”的实现还有很大的难度。
    所以,我认为今天的“精神赡养”不再是家庭的事,如果依然延续着传统的责任要求,空巢老人们的问题就始终无法得到解决。在社会急速转型的形态下,社会责任才是“精神赡养”的终极方向。如果不能实现养老的社会化,不能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这必将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巨大短板。不仅家庭难以构建和谐,整个社会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跟人口老龄化息息相关。借鉴国外的经验来看,大力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对策,也是解决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难题的关键。然而在这方面,我们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后天乏力,既缺少专业化的养老机构,又缺少类型丰富的民间组织,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十分孱弱。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大力发展国家主导的公益、福利、普惠、经济、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办养老院,变空巢为混居;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开办民办养老院,激活民意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使其在社会化养老中,发挥十分重要的补充作用。当务之急是要拿出实质性的措施,给社会组织松绑,并取得切实有效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2 23:14 , Processed in 0.07487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