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0

2016年申论备考指导:以命题者的观点为导向提取信息点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论材料中经常出现不同主体的观点,包括政府、专家、公众等。主体不同,其观点所呈现的语言风格和内容表述也有较大的差别。了解这些差别,能使我们在提取信息点时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更好地进行作答。京佳老师对此作了讲解。
    一、政府观点
    材料中的高层领导观点往往为申论材料展开围绕的核心内容,也是命题者的核心观点,通常以之为主题体现在文章写作中。如2015年河南省考真题材料1为政策理论型材料,其中含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其讲话的观点以“对策+意义”的模式展开,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体制创新以及人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意义。其最后一道作文题,要求“结合材料,联系实际,以‘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而材料整体也在强调社会治理的创新,这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相契合。因此,京佳老师提醒各位考生,高层领导的观点能在文章写作结尾处利用,以升华论点。
    申论材料中的其他政府官员的观点一般是针对其所在的工作领域的,内容具体,语言不像领导讲话和政府报告那样是从国家社会全局出发,但也不像公众个体表达那么直接随性,其观点往往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也与申论作答的语言风格要求相匹配。京佳老师提醒各位考生,对具体问题现象的剖析,对针对有效对策的提出也是命题者所希望考察的关键。如2015年河南省考材料3中,“该区司法局牛局长说,通过落实村(社区)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和健全依法管理基层事务机制,对涉及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明确范围,及时公示,进行民主决策,有效进行民主监督。与此同时,……。”如果要求针对“农村社区创新治理”提出建议对策,则其观点中去掉非试题要求的要素内容后往往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二、专家观点
    我们所称的专家,在申论材料中体现为符合材料意图,以证明命题者观点的相应领域的、具有一定水平的、为公众所信服的专家、学者、精英等人员。他们的观点往往针对具体问题能命中要害,原因分析到位,对策针对具体。除了其中以证明其观点所举的例子外,如果材料并不体现与其他专家的对比性,则他们的观点可以直接转化为信息点使用或简化使用。如2015年河南省考真题材料2“一位公益研究领域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传统管理方式只是为了满足温饱,现在更多的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个时候很多事情政府不好办,必须要有社会组织的参与。”
    京佳老师温馨提示:如果其中的专家观点的呈现是用于作比较的,则材料整体重点陈述的,或者与政策理论观点方向相一致的为命题者的正确观点。
    三、公众观点
    公众因知识水平、工作与生活环境不同等存在素质差异,其观点的高度性、客观性差异明显。有些观点深刻见解,如同专家观点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属于公众中的专家;有些观点虽然与命题者观点相一致,但是表达口语化,偏重于个体,需要转化为相对正式的、由个体到一般的语言;有些观点则不够客观,需要区别对待,但最终都以命题者的观点为导向提取简化。
    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材料中,关于垃圾分类回收有这么一段,“李某(村民):那会儿我们都给发好几个桶,厨余垃圾一个桶,灰土垃圾一个桶,白色垃圾一个桶。桶是政府给发的。天天都是到时候搁在门口。专门有人收,打声招呼就收走了,不合格就说你。”对于要求归纳“垃圾分类回收”的具体措施,村民的语言自然是需要特别简化的,转化后的具体措施为“政府给村民发放分类垃圾桶,并安排专人回收,对于不合格的给予批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0 10:09 , Processed in 0.079045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