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0|回复: 0

2016上半年联考申论备考指导:申论备考中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佳教育 刘庭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请考生们在励志的同时提醒自己,励志不等于唯意志论。西西弗斯推石头固然可敬,但他有无尽的时间,而你的青春有限,并且宝贵,以顽强的意志维持低水平重复不仅无助于你的考试结果,更可怕在于,会使你对努力本身产生怀疑,严重打击你今后的信心和意志。
    笔者建议,在开始埋头做题之前,多思考和咨询几天,磨刀不误砍柴工。本文总结了考生容易出现的几种复习备考误区,请各位作为参考,若有一天你身陷题海,请回想起这些话。
    误区1.申论水平可以在短期内(一个月)大幅提升。笔者:不能。申论是能力考试,不是知识考试,难以通过突击复习的方式大幅度提高能力。相关能力是在多年的阅读积累、思考分析、判别辩论、阐述著文等过程中形成的,很多人到了大学阶段后这种能力的成长就停止甚至倒退了,网络碎片化阅读和微博式发言无形中也弱化和扭曲了这种能力。所以,如果备考时间短,能做的不是提升能力,而是尽量将现有能力发挥出来,通过熟悉考情、规范手写(一个月能做到书写清晰)、控制时间,避免低水平丢分。如果时间充裕,如半年以上,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性备考,通过阅读,写作,真题演练,分析思辨等方式,弥补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与年龄和知识匹配的程度。
    误区2.对于备考资料,要博览群书,取各家所长。笔者:不对。首先,国家从来没有公布过申论考试答案;而且,申论只是考试而并非严谨的学科,所谓文无第一,申论题目无法像行测题目一样,推导出逻辑上必然正确且唯一的答案。所以,各家机构的培训教程和图书都不是绝对权威,各种培训体系只是市场卖点,不要把猜测当做知识来膜拜。当然,教材和课程也是有意义的,它的作用是搭建起分析和作答的框架,用别人总结的经验技巧为你节省时间。对于图书,笔者建议,选择一套自己读的进去,逻辑上没有明显错误和冗余空话的,足矣。
    误区3.多做练习题,越多越好。笔者:没有时间前提谈数量,都是误导考生的废话。如果是业余爱好,终生研究,当然是“越多越好”,但考生时间有限,所以必须在有限的投入下获取最大进步。笔者建议,先练真题,精练真题,如果时间紧迫,只练真题。所谓真题,国考2010至2015,6年12套,都是精品,智囊级的手笔不是培训机构的模拟题可以比拟的,此外历年的联考和各省省考考题也入选。建议国考考题不要做过了事,参考网上答案(仅仅是参考),反复修改,重做,直到自己无法做出新的改动,这份考题才算是吃透了。
    误区4.大量阅读,甚至背诵党和政府的各种报告,突击复习时事热点讲义。笔者: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但不能冲击做真题的时间。经验证明,对时事理论政策的掌握只要达到正常大学毕业生水平,就不会出大的偏差,想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理论和时事知识提分,投入大而收效小,呈边际效应递减。笔者建议,对理论政策一无所知的考生,有必要阅读十八大报告或十二五规划等文件,高于这个水平的考生,优先研究真题,模拟真题,学有余力再去读。
    误区5.照着字帖练字能快速提高书写水平。笔者:是的,但不全面。很多人字写的难看难看的原因在于不知道怎么分配笔画的空间关系,即间架结构,所以抄字帖要按字抄,具体说,对于一个字,按照字体的结构,反复写,直到熟练掌握结构,再练下一个字,而非抄文章,没用,低水平重复,徒然浪费时间。
    考生千差万别,出现的问题也因人而异,这里列出的是最常见的几类问题,公考大路要走得远走得快,先从绕开陷阱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12:11 , Processed in 0.074535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