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4|回复: 1

2016上半年联考申论技巧:从材料出发,解决具体问题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考试大纲,申论考下以下方面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考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积累,对于社会治理类问题有一定了解,掌握常见的治理手段,而不是出于理想主义,不考虑可行性和执行成本,提出在现实中寸步难行的解决措施。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柳延希望小学是李某当村主任的时候筹资修建的,可惜只用了七八年就撤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校园。上世纪90年代,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李某所在的枣园镇延店则村,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时隔几年,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
    柳延希望小学的几间教室已被村委会用做办公室。当年的筹建者、已不再担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学校住。他的任务是看守校产,清除杂草。
    如今,村里还有50多个孩子在邻村的裴庄希望小学上学。由于路有点远,又不能住校,大人们只好每天骑车接送孩子。“现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没了。”在校门外的一堆砖头瓦砾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见证这所学校历史的一块石碑,那上面盖满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让孙子端一盆水过来浇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样:延店则村希望小学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间……
    和李某不同,同样是校园看护人的向老师不甘心学校就这么闲着,他在已经撤掉的学校里办起了幼儿园。撤校前,向老师是校长。学校原来只有12口窑洞。2004年3月,经联系,香港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先生捐赠2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一并,低年级家长的心就动摇了,学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师说,2007年后半年,就没有学生了,学校也就撤了。于是,几个村民又找到向老师,鼓动他在学校里办一所幼儿园。他雇了一名老师,一名司机,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接送孩子,办起了幼儿园。可一年多后,向老师又开始发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来,每个孩子一学期1000元,每天上下学接送不说,中午还管一顿午饭。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幼儿园再往下办,也很难了。
    200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56.7亿元,资助346万名家庭困难青少年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940所希望小学,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促进青少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调查论证后,开始实行希望小学战略重点转移:从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实施软件建设为主。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伴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据2010年10月25日报载:截止2008年12月,G省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这样的情况随着“撤点并校”的政策大规模推广,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因个别条件无法合并的,直接被闲置。部分校舍被当地村委会再利用,作为临时教育点等,服务于周边村民。但更多是被闲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场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
    来自Y市共青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4月25日,Y市某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兴建的京温希望小学,已经变成了红枣产品加工厂。这里原来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办主任张某介绍:本世纪初,生源开始锐减,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记者采访过程中见到了不少“空巢村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做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7-4-11 16: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材料本身很长,但叙事部分占了大头,文艺性抒情性的文字可以略过不看,找到影响小学废弃的信息要点,掌握出题者的命题即可。先找出文中直接要点:
    第一段“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动宾式句型,可以直接锁定“农村教育布局”,后文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始实行希望小学战略重点转移”和“ 撤点并校……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都是对此的补充。
  可以得出第一个原因要点:
    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撤点并校政策大规模推广,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
    第七段提到“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指出小学生数量减少,生源减少也是撤并学校的原因。后文的“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强调的是打工子弟随父母迁移,造成生源流失,乡村学校难以为继。因此可以概括为:
    全国小学在校生数量减少,加上部分学龄儿童随外地务工的家长异地就读,造成生源锐减。
    最后一段第一句“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学校过多……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强调的是有限经费和学校数量众多的矛盾,也是撤并的原因,前文中的“娃娃少,成本太高了”指出农村学校生源减少,规模变小导致成本激增,学校难以为继。以上可归纳为:
    农村税费改革引发农村学校经费紧张,选择并校;生源减少导致成本上升,使问题恶化。
  因此,第一问答案可归纳为:
    1.是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撤点并校政策大规模推广,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2.全国小学在校生数量减少,部分学龄儿童随家长迁移就读,生源锐减;3.农村税费改革引发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导致并校;生源减少使成本上升,问题恶化。
    第一问较为简单,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归纳,不需要做更多的梳理,也没有隐含要素。
    关于“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可以对症下药,从以下角度思考:
    首先,针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推行撤点并校”,不能简单地将政策废止,毕竟对于广大和稀疏分散的农村来说,集中教育资源有提升教育质量的作用,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到材料中所提到的的“娃娃少”和“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这里所指的是原有学生的数量和学校自身条件,不难想到:撤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考虑原有学校的生源数和办学条件,有选择的撤并,合理布局。
    其次,针对第二点,“学龄儿童随家长迁移”,容易联想到当地就业,因此可提出:当地引进培育产业,吸引农民工回乡就地就业。至于“全国小学在校生数量减少”,属于人口增长减缓的大背景,作为一名“支教人员”,提出“开放二胎,增加学龄儿童”的建议是不符合身份的。
    再次,针对第三点,“农村税费紧张”可以自然想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如果对农村财政有所了解,还可以调拨村集体资产,需要注意的是,村一级不属于政府,不算主体重复。对于“生源少,成本激增”,属于生源流失的直接后果,缓解生源流失,自然得到解决,因此不需要额外提出对策。
    综上,建议可以归纳为:
    1. 撤并要有一定标准,应该考虑原有学校的生源数和办学条件,全盘统筹,合理布局。2. 当地引进培育产业,加大宣传,吸引农民工回乡就地就业,使子女就地入学。3.政府加大投入,或从村集体资产划拨部分资金给本地学校。
    从本题可以看出,解决问题先要找准问题,其次才能对症下药,但解决的办法未必在材料中体现,需要考生平时多观察社会,多关注新闻和政策,掌握一定的治理手段,并且要结合问题中的给定身份,避免出现不合身份、想当然的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13:30 , Processed in 0.069478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