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回复: 1

2015年公务员招聘申论备考:审清题意,一箭中的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2015年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政法干警、军转干等最及时招聘信息,最权威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技巧、历年真题、模拟题等资料请查看京佳教育官网(http://www.jingjia.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4-11 16: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审题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最终达到快速解题、游刃有余的境界。试以2013年国考副省级申论为例,说明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013年国考申论副省级】真题作答要求:
          1.“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2. 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3. 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4)总字数400-500字。
          4. 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纲要的恢复与发展。(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3)不超过400字
          5. “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800-1000字。
          第一,理解题干意思,弄清题目问题。阅读以上题目可知:第一题是综合分析题型,要求对“给定资料2”中文章作者这一看法的见解;第二题属于归纳概括题,要求概括从“给定资料3”中我国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中获得的启示;第三题是应用写作题,要求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第四题也是应用写作题,要求为政府网站写一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纲要的恢复与发展的短文;第五题是命题作文,要求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通过审题,我们已经得出了五道题的题型和要作答的问题是什么,这是应该是最基础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审题后要对题目的意思理解透彻,否则就无法答题。第一题对文章作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这句话提出自己的见解,答题时第一步要解释句意;第二步,分析该句子蕴含的道理,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如果不理解题意,就无法作答。第二题作答时,首先要概括出取得的成功经验,然后再概括从中获得的启示。如果只概括启示,没有概括成功经验,分数就会大打折扣。
          还有的申论题目,表面上看是问的一个问题,而实际上却是要求从两个及以上方面作答,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问题陷阱”,对这样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比如2015年国考申论副省级第四题:
          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
          猛一看,以为是一个问题,而实际上,答题时必须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三个企业的发展中“分别”谈“启示”。
          第二,确定材料范围。近几年的考试材料很灵活,隐藏的一些答案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扎堆出现,而是分散在全篇材料的每一个角落。比如第一题,文章作者的看法这句话出自“给定资料2”,但题目中还有一句“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见解”。虽然这句话出自“给定资料2”,但要回答这一道题,必须突破材料2的范围,通篇阅读材料把答案答全、答完整,否则要严重失分。这里要特别注意:“根据给定资料”与“结合给定资料”是不同的概念,答题时一定要字斟句酌,否则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三,注意角色设定。申论题目中通常有“假设你是一名××”的身份假定字眼,比如上述第四题:
          “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纲要的恢复与发展。”
          考生答题时,就必须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和角度、措辞、语气,为政府网站撰写这篇短文,答题内容与身份要相符,不能越权操作。
          第四,慧眼鉴别题目类型,注意问题的连续和迭加。在申论考试中,题型的界定有时不会那么明显,往往存在似是而非的现象,会遇到“概括题”、“分析题”和“对策题”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之间有时候会出现交叉、迭加等现象,并不是纯粹的属于某一单一的类型,这时就需要慧眼鉴别,以免出现偏差。例如【2011年国考省部级第二题】:
          “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措施。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这道题是一题两问,不能简单地归类为概括题或者是分析题,二者兼而有之,答题时既要概括,又要综合分析。再比如【2012年国考省部级第三题】:
          “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该题表面看属于对策题,实则是概括与对策的综合,不单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还要首先概括“给定资料1”中都反映出哪些问题,针对问题而后提出解决措施。
          另外,任何题目其实都要用到分析思维,概括题如果不经分析又怎么能答得有条理、用语规范呢?提出对策之前如果没分析全面、透彻又怎么可能写好对策呢?而有的题目看似分析题,但做的过程又有对策成分,这些都说明题型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第五,辨析题干与要求,确定文章体裁。这主要是针对第五题而言。仔细阅读第五题就会发现,具体的要求又会分为:一是文章的标题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二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三是参考“给定资料”。四是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内容充实,语言畅达;800~1000字。从中我们可以作以下理解:
          一是该题属于命题作文,文章的标题已经确定,不必另拟题目,可以加副标题;二是要求写出自己的的思考和思想感悟,反对人云亦云,适宜写成议论文中的评论文,侧重谈自己的观点更易拿高分,可以在自己的观点中融入对策建议,更加强调思想性;三是参考“给定资料”,说明可以结合自己和社会实际谈,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四是可以选取某一角度,内容充实,可以结合案例,不要泛泛而谈,否则会流于肤浅;五是注意语言和字数要求。
          总之,申论得高分,审题是关键。只有审清题意,才能“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最后才能“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有的放矢,而且做到“一箭中的”。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06:02 , Processed in 0.076453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