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回复: 0

2017国考申论范文: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践行媒体社会责任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材料】
    2016年6月15日,青海日报社旗下的新媒体“青报新媒”上线一周年之际,青海媒体界联合发布《新媒体·西宁宣言》,倡议坚守媒体底线,恪守职业道德。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出席仪式并同相关部门领导在线发布《新媒体·西宁宣言》。
    《新媒体·西宁宣言》倡议,坚持端正文风,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做到高品位高格调,不迎合有担当,不传播有悖社会伦理道德和庸俗、低俗、媚俗的信息。始终坚持新媒体可放低身段,但决不能降低格调,可以“碎片化传播”,但职业道德不能“碎了一地”。
    【习题】
    请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要结合社会实际,切忌空谈对策;
    2.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12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践行媒体社会责任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秉承客观公正的理念,是对新闻媒体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但近年来,虚假新闻的传播给作为信息传播重要载体的媒体抹上了一层阴影。诸如,一些媒体编造、转载股民炒股亏损后跳楼的虚假新闻,引发了股市的进一步动荡,更加剧了公众的不安。虽然政府对相关媒体进行了查处,但其中所折射的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仍需要引起重视。只有新闻媒体恪守职业道德,传播真实客观的声音,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得以彰显。
    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缺失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伴随互联网普及而来的行业门槛的降低,使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基本常识与专业素质缺乏的人员占有一定比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媒体更注重关注与转载量。为此,有的新闻不经调查或核实而直接撰写或转载,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有的夸大事实真相,通过渲染题目将事件与热点相结合,忽视了新闻的严谨和严肃性。媒体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媒介商业化已成为当下新闻领域发展的趋势,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本是服务大众的媒体,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新闻带上了“有偿”的帽子。
    没有“真实”内涵的新闻,会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体现。有学者统计,媒体职业道德准则的73个关键词中,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信息的真实、公正、准确”。媒体是时代的前沿,是社会舆论的重要来源,它引导着大众的意向和行为。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民众之福。而虚假的舆论则会扭曲市场的价格信号,干扰民众的决策判断,侵害企业和民众的合法权益,对于恒守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定律的民众,任何辟谣都显得无力。
    营造健康的新闻舆论环境需要媒体、政府与个人的共同努力。首先,真实客观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媒体以及从业人员应当恪守的职业道德底线。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应主动提升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理念,注重调查与核实,不刊载传播没有经过证实的信息,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注重多角度撰写,减少报道的主观性;要注重正向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驱动,引导积极向上的舆论。其次,靠自律不足以规范媒体的所有行为,还需要有制度性约束。有偿新闻在世界一些国家被视为违法违规行为,有的甚至将其与贪污受贿同等论处。作为道德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和道德相承接的法律法规体系必不可少。最后,作为新闻的受众,民众也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对新闻报道加以分析再行决策,以减少个人利益损失。
    媒体坚持以真实客观为新闻报道底线体现的是对国家、对民众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正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需要新闻媒体恪守职业道德,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营造更有利于深化改革的文化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00:05 , Processed in 0.075783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