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6|回复: 0

[专业综合] 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备考:刑法学练习题2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11 14: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发现乙家徒四壁。见桌上一块玉坠,断定是不值钱的仿制品,甲便顺手拿走。后甲对丙谎称玉坠乃秦代文物,值5万元,丙以3万元买下。经鉴定乃清代玉坠,市值5000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断定玉坠为不值钱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据,对“数额较大”没有认识,缺乏盗窃犯罪故意,不构成盗窃罪
    B.甲将所盗玉坠卖给丙,具有可罚性,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C.不应追究甲盗窃玉坠的刑事责任,但应追究甲诈骗丙的刑事责任
    D.甲诈骗丙的诈骗数额为5万元,其中3万元既遂,2万元未遂
    【知识点】:盗窃罪、诈骗罪
    【答案】:D
    【解析】:甲诈骗丙的数额为三万,且既遂。因此D项错误。
    2.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D.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
    【知识点】:防卫过当
    【答案】:C
    【解析】:正当防卫产生的危险行为人是否具有救助义务,张明楷教授在其《刑法学(第四版)》中所持观点是:“应当肯定甲对可能过当的危险具有保证人地位,甲的不救助导致乙死亡的,属于防卫过当。”因此,C是正确选项。
    3.甲深夜进入小超市,持枪胁迫正在椅子上睡觉的店员乙交出现金,乙说“钱在收款机里,只有购买商品才能打开收款机”。甲掏出100元钱给乙说“给你,随便买什么”。乙打开收款机,交出所有现金,甲一把抓跑。事实上,乙给甲的现金只有88元,甲“亏了”12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D
    A.甲进入的虽是小超市,但乙已在椅子上睡觉,甲属于入户抢劫
    B.只要持枪抢劫,即使分文未取,也构成抢劫既遂
    C.对于持枪抢劫,不需要区分既遂与未遂,直接依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量刑即可
    D.甲虽“亏了”12元,未能获利,但不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构成抢劫罪既遂。
    【知识点】:盗窃罪、抢劫罪
    【答案】:D
    【解析】:选项A错误。入户抢劫的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选项B错误,《抢劫、抢夺意见》规定:“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于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于抢劫未遂。”;选项C错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对犯罪形态严格区分,确定犯罪行为人应当承担的刑罚;D项正确,当选。
    4.《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本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无论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还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适用该款前段的规定
    B.该款规定意味着教唆犯也可能是从犯
    C.唆使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因而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时,也应适用该款后段的规定
    D.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知识点】:教唆犯
    【答案】:D
    【解析】:教唆他人产生犯罪决意时是积极追求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教唆他人实施过失犯罪以间接正犯论处。可见,D选项错误。
    5.关于罪数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冒充警察招摇撞骗,骗取他人财物的,适用特别法条以招摇撞骗罪论处
    B.冒充警察实施抢劫,同时构成抢劫罪与招摇撞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
    C.冒充军人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从一重罪论处
    D.冒充军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实行数罪并罚
    【知识点】: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罪数
    【答案】:C
    【解析】: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本法对这两个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军队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后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二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现役军人,后者的犯罪对象是除军事机关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A选项冒充警察招摇撞骗,骗取他人财物的直接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即可;冒充军警抢劫的,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直接定抢劫罪,B项错误;D项直接定劫持航空器罪;C选项正确,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在行为人冒充军人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情况下,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处理想象竞合犯的案件应当按照从一重罪断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4 04:45 , Processed in 0.07169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