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1|回复: 0

[文化综合] 2015年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历史):公车上书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11 14: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37.jpg

037.jpg

      一、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且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万万两等。消息传到北京,一时间群情激动。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叙述严峻的形势,同时提出变法的主张。由于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是由各省派送,依照汉代举孝廉乘公家马车赴京接受考核之惯例,对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又俗称为公车,故此称为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被称为维新变法的序幕。
      二、维新派代表人物
    (一)康有为
    康有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康有为为了给变法运动创造指导理论,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二)梁启超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士,清光绪举人,号饮冰室主人。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参与了这“公车上书”。曾担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的主笔,撰写了大量呼吁变法的文章,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两湖总督张之洞很欣赏《时务报》,说这是“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报纸”。
      三、《天演论》
    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和“世道必进,后进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6 01:08 , Processed in 0.075436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