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回复: 1

2015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断阅读之词句理解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10 2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断阅读之词句理解
词句理解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片断阅读中的一类特殊题型。它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段中含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句子的理解。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往往是引申义,这时必须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一、语境分析法
从语境角度去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联想文段背景、把握标点提示。
    (1)联系上下文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通过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2)联想文段背景
    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3)把握标点提示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标点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够指引我们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容。因此,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要加以重视。
    【例1】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 )。
    A.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 B.误用联想意义
    C.用字太俗滥 D.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解析】:本题答案为D。“流弊”指相沿下来的弊端。题目问“流弊”的具体所指,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文段说的是联想起于习惯,而习惯喜欢走熟路,而熟路走的人多,越走越平滑俗滥,从而导致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由此可知,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即选项D。A项“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比较空泛,没有点明“流弊”。B项在文中的位置是在“流弊”之前,是“流弊”产生的原因,不是所指内容。C项,由“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可知,“用字太俗滥”是举的例子。
二、修辞提示法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词语或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这时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
    词句理解六辞格,喻象反双借与对。
    比喻关键找本体,象征则要看对象。
    如果理解反语意,褒贬互换要记牢。
    双关你要想一想,到底它双的是啥?
    借代种类有很多,抽象意义最常考。
    对比要比比变化,还可已知推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4-10 23: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2】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文中“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解析】:本题答案为B。很多考生望文生义,容易错选A。但如果能从修辞手法入手,即使不知道“空穴来风”的意思,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由“各种”、 “有的……有的……”以及“分辨”可知,原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就是说两个“有的”为矛盾对立的双方。由此可推断出:“空穴来风”的意思与“无中生有” 相反。而“无中生有”的意思很好理解,即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毫无原由。四个选项中与此意思相反的只有B。
三、层次划分法
从句子结构入手分析,主要针对的是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题目。所谓从句子结构入手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划分句子层次。一般而言,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划分句子层次只要抓主干(主谓宾)即可。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不需要仔细划分句子层次,只需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例3】最初的人类,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漂泊到一个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解析】:本题答案为D。“过渡阶段”所在原句为“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删掉用作修饰的词语,剩下的主干为“居住方式视作过渡阶段”,由此可快速锁定答案为D。
    解答词语在文段中的含义需要根据特定语境,因此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确定正确选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9 04:30 , Processed in 0.07708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