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为大家推荐2016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练习,考生在备考期间针对自己的薄弱项可以多做行测专项练习,帮助大家巩固基础,突破高分。
1.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曾提出:①讲学心、讲政治、讲正气;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
2. 下列没有运动能力,属于单细胞生物的一项是?
A. 酵母菌
B. 草履虫
C. 衣藻
D. 变形虫
3. 下面对商鞅变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 )。
A. 是一次废除土地私有制的革新
B. 是一次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改革
C. 是一次土地私有制代替土地国有的改革
D. 是一次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革新
4.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负有直接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B. 纳税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C. 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
D. 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5. 我国由文字可以考究的历史开始于?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_______。
A. 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7. _______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A. 金融
B. 教育
C. 人才
D. 农业
8.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垃圾问题。这是因为,垃圾处理是一项:
A. 基础公共服务
B. 经济公共服务
C. 社会公共服务
D. 公共安全服务
9. 关于生活中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视是较远物体的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所以用凹透镜做近视眼镜
B. 被加热物体发出的光的颜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炼钢工人能凭钢水颜色判断其温度
C. 音乐厅、电影院的立体声利用的是人左右耳与墙壁距离不等带来的“双耳效应”
D. 太阳光入射到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时,经过水滴的全反射形成虹、霓
10.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 某国家机关为建住宅楼与某建筑公司签订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B. 某层技术监督局对所辖境内某化式厂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行为予以处罚
C.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根据延关系人申请,宣告某专利权无效
D.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营业执照
1. 解析: 本题属于历史常识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人对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的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心、讲政治、讲正气。故答案为B。
2. 解析: 本题考查科普常识。B是原生动物,有鞭毛,能运动。C是有鞭毛,能运动。D变形虫,能运动。A是真菌,没能运动能力,故选A。
3. 解析: 本题属于历史常识题。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是改变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废除,A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4. 解析: 本题属于经济常识题。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没有纳税义务(不用交税)的法人和自然人不是纳税人。故答案为B。
5.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中国有文字可靠历史始于商代,有相关甲骨文资料。故正确答案为C。
6.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故答案为C。
7. 解析: 本题属于管理学常识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序言中明确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故答案为C。
8. 解析: 本题考查管理常识。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服务。(1)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2)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3)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4)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垃圾处理是保护环境的表现,属于社会公共服务。故本题答案为C。
9. 解析: 本题考查科普常识。A项近视是较远物体的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前面;C项中的双耳效应是指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音色差判断声音方位的效应,并不是基于左右耳与墙壁距离的不同;D项太阳光射入水滴后,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形成虹,经过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形成霓。故答案选B。
10.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A项某国家机关为建住宅与某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属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属于行政行为的范畴。故答案为A。
1,B 2,A 3,A 4,B 5,C 6,C 7,C 8,C 9,B 10,A
行测专项练习是每个题型的专项试卷,用于每个题型的理论检验和速度训练,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练习速度。
做更多的行测专项训练,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