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4|回复: 0

2015年湖南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选词填空专项练习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6 11: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湖南政法干警考试选词填空,重在积累,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行测专项练习将知识点、技巧融合,能有效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突破选题填空。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_____利益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
(2)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成果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众多的评价中,我们通常特别_____该成果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行家的评价。
(3)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_____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 调整 关注 纵然
B. 整合 关心 纵然
C. 整合 关注 固然
D. 调整 关心 固然
2. 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 2600 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 ) ,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使是最( )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必然性 乐观
B. 规律性 简单
C. 爽发性 粗略
D. 周期性 保守
3.他生活在同志的友爱里,动不动想起先头的痛苦,指导员便让他在连里( )地说。
        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情
B. 尽量
C. 尽力
D. 尽心
4. 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讲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_,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 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 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 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5. 死了的植物为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呢?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都会( )。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迎刃而解
B. 不攻自破
C. 烟消云散
D. 销声匿迹
6. 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必须____,也不是所有社会都得____。比如助弱扶贫,政府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让企业相助、典型的例子就是养老,早年的养老院皆为政府投资,而今天私人资的养老院则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包大揽 事必躬亲 比比皆是
B. 一包到底 责无旁贷 遍地开花
C. 恪尽职守 出手相助 随处可见
D. 鼎力相助 亲力亲为 纷至沓来
7. 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在古代。官员的读书是( )的现象,大凡为官一生,“致仕”(退休)时一般也要“刻部稿”,期盼给后代留下一点 ( )。
依次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广泛性 流风余韵
B. 官场化 星星之火
C. 持续性 雪泥鸿爪
D. 社会化 前车之鉴
8. 自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等意识形态作祟产生了一系列伤亡惨重的战争。其中,许多的知识分子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他们或打扮成青年导师和精神领袖,_______种族差异、民族至上和阶级对立,或投笔从戎,直接参与战争。对这一现象,哲学家班达不以为然,认为知识分子假借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_______了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助纣为虐 膜拜 击碎
B. 中流砥柱 批判 展现
C. 推波助澜 鼓吹 背叛
D. 力挽狂澜 抨击 彰显
9. 填人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严复认为,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学术根本问题在于不( )客观事实的观察、归纳出发,也不用客观事实去验证。演绎的( )来自主观臆造或陈说,是“( )”的先验产物。
A. 以 条件 师心自用
B. 从 条件 固执已见
C. 以 前提 固执已见
D. 从 前提 师心自用
10. 从申办成功到成功______,广州精心打造亚运盛会;一路走来,市民不断提出批评和建议,政府_______,闻过即改。当这届精彩绝伦的亚运会落下帷幕,市民也不吝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举行;从善如登
B. 举办;从善如流
C. 举行;从善如流
D. 举办;从善如登
1.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第一空,整合利益群体比调整利益群体恰当,调整与群体搭配不当;第二空,关注后面一般接事,关心后一般接人,这里修饰的是行家的评价,应填入关注。故答案为C。
2.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根据“大约每 2600 万年发生一次”可知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故应在 B、D 两项中选择。第二空,由“至少”可得出,这种估计是最小限度的推断,故应选“保守”。故答案为D。
3.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根据语境,应当是尽情、放开的说。这里尽情指从意所欲,不受拘束,符合语境。故答案为A。
4.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闪烁其词: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含糊其辞: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捉襟见肘:比喻十分穷困。根据词意以及文中“铺陈宏大”和“细节方面”可知是指说的不够详细,因此第一空应填“语焉不详”。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正好对应“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符合语境。故答案为A。
5. 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迎刃而解: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烟消云散: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销声匿迹: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根据“死了的植物为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呢”可知,此处表达是意思是虚妄的学说不攻自破。故答案为B。
6.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第一空:从文段含义来看,这句是指政府没有必要包揽全部工作。“大包大揽”指把工作或事情全部兜揽、承担起来;“一包到底”指一切都包括进去,两者均可用在此处。“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政府必须恪尽职守,排除C项。“鼎力相助”指大力帮助,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第二空:从“政府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让企业相助”一句可知,这里是说不是所有的社会责任都由政府直接承担。“事必躬亲”指不管什么事情一定亲自去做;“亲力亲为”指亲自出力去做,两者也都可用在此处。“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用在此处语义重复,排除B项。出手相助与文意无关,排除C项。 第三空:“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遍地开花比喻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随处可见”也有此意。这三个词都符合文意。“纷至沓来”指连续不断地到来,文段中并无先后连续的意思,排除D项。综上,最优选项为A项。(选自学习时报:《王东京:政府的社会责任》)
7.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和成语辨析题。本文从第二空入手解题。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流风余韵:前代留下来的风尚。星星之火,比喻小乱子可以发展成大祸害,也比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车之鉴,比喻当做鉴戒的前人失败的教训。语境的意思是刻一部书稿,留下自己所做的事情,雪泥鸿爪最合适。故答案为C。
8.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辨析。该题可以借助词义的感情色彩来判断选项。“助纣为虐”贬义,“中流砥柱”“力挽狂澜”褒义。“推波助澜”为中性词。该题题干作者态度很客观,陈述了相关事实,应该用中性词表达,故选C。 成语积累: 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力挽狂澜:在这里指非常危险的局势。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9.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一般的用法是:不以……为出发点,不从……出发,故排除A、C两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根据题意师心自用更恰当。“严复认为,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学术根本问题在于不从客观事实的观察、归纳出发,也不用客观事实去验证。演绎的前提来自主观臆造或陈说,是“师心自用”的先验产物。”选自李泽厚的《论严复》。故答案为D。
10.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和成语辨析题。使用"举办"一词时,要求主语是人或者是一些组织、团体之类的。而用“举行”时,主语则常常是“时间”“地点”等,据此,第一空应选“举办”。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根据“闻过即改”可知第二空选“从善如流”。故答案为B。
1,C 2,D 3,A 4,A 5,B 6,A 7,C 8,C 9,D 10,B
行测专项练习在整个学习中,上承理论学习,下接整卷训练,在行测学习中非常重要。行测每个题型都要多做专项练习,直到正确率和速度都达到理想效果方可。
        做更多的行测专项训练,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5 10:05 , Processed in 0.07120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