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6|回复: 0

201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四题大作文写作题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5 23: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定材料】
1.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据悉,本次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一些项目,如“本户住房建筑面积”和“本户住房间数”。国家统计局表示,要充分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取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将持续统计和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房代售率,在部分城市抽选一批住宅小区,进行空置房调查。
2.许多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部某市的常住人口达到350.18万人,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流动人口的增长,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加重了该市公共资源的承载负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市的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达501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的2.28倍,其中某市辖区为4467人/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5倍。
        此题为201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考生可以点击查看原题复习备考。
【作答要求】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3)不少于800字。
【考生作答】
        家底
人口普查是作为当今社会收集人口资料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为摸清人口家底,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收集详细信息,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不惜一切去摸清家底呢?摸清家底有什么用呢?
随着人口增多,许多的问题也随着增加,比如儿童被拐卖的信息?新增人数和死亡人数有多少?人口的密度多大?人口的素质怎么样?要如何提高?人口就增多教育如何协调?交通拥堵的原因又是为何?资源环境如何分配?这些都与人口调查有关,所以了解人口信息意义重大。
然而许多人口城市规模不断的增大,人口越来越多,人口的信息越来越不清楚,需要如何去调查的难度也随之加深,在去摸清家底的时候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人口数量过大要如何调查?民众的不信任,认为自己的信息被暴露。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城多购房,多成购房的现象已很普遍,导致“人户分离”现象严重,许多的小区出现“入户难”的现象,民众对普查的态度等都大大加重了普查难度。
普查难度加深,但并不代表就不去了解家底,对人口的信息还是依然要去了解,所以在面对这些难题的时候,需要的就是去把这些问题解决,详细的去了解民众的家底,需要民众的配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首先,民众不信任,那我们就需要建立信任,让民众相信而且很好的配合,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为依据设计制作《人口普查保密书》,对个人信息做出依法保密承诺,保证信息不被外露,普查员入户时与普查对象现场签订《保密协议书》,留下监督举报电话。
然后,要求区人口普查办公室人员在当天做好宣传工作,还将担负试点小区入户普查的10名普查员照片张贴在小区门口,要求各区人口普查委员会携街道、居委会普查员在试点小区门口摆展台,集中悬挂横幅,并给每户居民发放《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就入户登记问题作介绍解决“入户难”的问题
最后,对于“人户分离”不可能叫民众不买房,那就叫民众自己准备好家人的证件,对于租户就留下房东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
解决人口普查问题至关重要,所以需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了解群众的家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申论批改】
考生能够体现申论写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且把握住行文的主题是摸清人口家底,做好人口普查工作,这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考生注意:
第一,行文的层次混乱。考生没有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次进行有效区分,如“首先”这一段,“民众不信任”反映的是问题,而“我们就需要建立信任,让民众相信而且很好的配合……”是对措施的论述,这就造成了行文的层次的混乱,建议考生首先指出人口普查存在的问题,并对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再针对问题分析来论述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体现行文的层次。
第二,行文的立场不当。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考生都要站在模拟行政的立场来行文,如“我们要怎么样”这样的表述明显就不是站在政府的立场来行文,考生应加以注意。第三,行文表述的方式不当。考生在问题分析中所运用问句的表述过多,问句的表述不适宜出现在申论文章这类行政文章写作中,会削减了行文的行政意味,考生应注意行文的行政特性。
          【参考解析】
从题干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作之前必须弄清楚“家底”的含义,即“家底”在给定资料中以及在文章中具体是什么意思。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家底”说的是我国人口的详细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分布、从业、教育、年龄、经济等状况。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吃透给定资料的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题目中关键词的内涵,顺利完成写作。
这里提供一种写作角度,考生可以就如何开展人口普查展开论述。例如可以从政府的重视、资金投入、人员机构的设置、数据保真、社会宣传以及公众个人信息的保密方面着手论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1 03:10 , Processed in 0.075923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