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3|回复: 0

2013年青海省海北州事业招聘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预测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3-14 19: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
    常考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2.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4.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6.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7.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8.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尼采)
    9.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
    10.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杜威)
    11.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马赫)
    常考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程颐)
    4.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
    6.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5.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观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黑格尔)
     三、物质和意识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四、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五、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即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和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和情感、风俗、习惯、传统等社会心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8 21:59 , Processed in 0.08432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