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0|回复: 0

2017事业单位公基——微观经济考点速递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2-28 08: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52804231247350.jpg

2015052804231247350.jpg

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微观经济考点速递》,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往年考情分析

2017022110203922450.jpg

2017022110203922450.jpg

结合上述数据分析,可见经济部分在事业单位统考中的考察比重不大,而且呈现隔年波动的趋势。2017年考察极有可能会上升,但题量不会超过五个。而且考察上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学部分,微观经济考察较少。但考察较少不等于没有准备的必要,广大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80道题,每一道题都是弥足珍贵。微观经济考察少,使得考点更加浓缩,更加可控,所以降低了这部分考点备考的难度,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的有的放矢,精准命中。
二、重要考点归纳
(一)供求法则
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1、需求
所谓内需,是相对于外需而言的。内需包括“三驾马车 中除出口以外的另外“两驾马车 ,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其中,消费需求包括居民消费,也包括政府消费;投资需求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企业投资。
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2、替代品的价格。当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比如煤气和电力等。一般来说,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3、互补品的价格。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比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等。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5、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6、消费者的预期(对未来商品的价格以及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同样的,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的收入将上升时,将增加对商品的现期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7、消费者规模。 当消费者的数量增加时,需求随之增加,反之则少。
(二)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前者指供大于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的市场形势。这时,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有任意挑选商品的主动权。后者指供不应求、商品价格有上涨趋势的市场形势。这时,买方很少有挑选商品的余地,而卖方则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
市场类型:

2017022110205035450.jpg

2017022110205035450.jpg

(三)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1.公共产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
2.垄断
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3.外部性
即溢出效应,是企业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及效益,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负外部性。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正外部性。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
4.信息不对称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大家结合上述介绍的微观经济的重要考点在备考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关注相应的经济类时政,比如经济新闻、经济政策。增加备考的趣味性更加有助于消化吸收考点。
热门推荐:公共基础知识
更多事业单位招聘和考试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6:13 , Processed in 0.082826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