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回复: 0

申论热点:拧掉经济数据水分还需“快准狠”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2-6 19: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链接*
》》申论热点 丨政策背景丨事件背景丨深度解析丨经典范文《《
》》申论技巧 丨写作技巧丨名言佳句丨申论范文丨申论频道《《
》》关注中公微信wwwoffcn,了解更多考公资讯

2017年1月17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新京报》1月18日)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数据玩“忽悠”究其本质上说,就是盲目、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总觉得数据作假不是大事,又能为仕途“开路”,何乐而不为。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个别领导干部诚信的缺失和党性的失范,让整个部门单位形成作风虚浮的“毒瘤”,若不从根源上彻底根治,只会令“尝到甜头”的干部变本加厉,迫使实事求是的好干部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意和失望中走入歧途,甚至导致一个区域的干部风气整体“塌方”。
[影响]
数据造假在不少领域存在,比如企业、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大多出于利益考虑。政府部门经济数据造假有所不同。本质上讲,它违背政治伦理,是对民众的欺骗。造假充斥地方,损害公权系统的信用根基,也侵蚀地方发展的现有基础。
“政绩吹牛,贻害无穷;数据造假,隐患叠加。”数据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融合性,一个地方的数据造假,整条战线,从基层直到中央的数据都会出现问题,小则破坏经济秩序,大则干扰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经济数据造假,更严重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干部作风。造假成风后,实事求是者往往顶着巨大的压力,而造假忽悠者往往被视为能人而得到升迁,形成官场上的逆淘汰。大范围的数据造假,还容易透支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一些干部为了眼前数字、短期政绩,涸泽而渔、伐山取木,甚至拿着财政的钱巨额补贴企业,只为自己任上数字好看。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
“快”,是要迅速反应,及时纠正虚假数据。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政策的制定、推进与落地都需要真实的经济数据作为依据。为了保证经济调控及时有效,还应尽快对此经济数据造假行为进行处理与纠正。
“准”,要准确树立正确政绩观。新常态、新形式下,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自身,达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各级党委也要发挥好“能上能下”的组织武器,结合实绩和德行全面考评干部,让任何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的“带病”干部没市场,让所有的政绩“忽悠”失去生存土壤。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官员工作观念,杜绝数据造假。
“狠”,则要严惩数据造假案件。长期以来,数据造假很少受到严肃的问责处罚,大多只是纪律处分。惩治力度不够大,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统计数据造假之风。因此,杜绝数据造假,需要从严执法,让《统计法》真正发力,使各级政府不敢再“顶风吹牛皮”,还经济数据真面貌。
(文章插图来源于网络)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8 21:41 , Processed in 0.07192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