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4|回复: 0

2017国考申论模拟题之综合分析:化石能源补贴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6-11-3 15: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公2017国考倒计时之申论每日一练
【给定材料】
在中国,人类活动影响到气候变化的第一因素是煤炭的开采和在发电、取暖中的使用。
我国大气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80%都来自燃煤。我国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耗居全世界第一,建材消耗全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全世界第二,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到10倍,每年新增碳排放量为全世界第一。中国社科院10月份正式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绿皮书指出:“如果中国不改变85%的燃煤结构,不改变传统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环境严峻期将提前来到,并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最大的用户,比例达70%左右,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几大高耗能行业又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长期以来,在政府的管制下,我国能源价格一直偏低,不能充分反映资源匮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更是加剧了能源的过度需求和浪费。由于价格倒挂,在国际油价持续高涨时,国家财政对油企予以了补贴。根据公开的数据,2006年和2007年中石化公司全年得到财政补贴分别为50亿元和49亿元;2008年第一季度增加到74亿元,4月份又获得补贴71亿元。
国务院11月25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督考核办法。会议亦强调,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清华大学教授齐晔指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一项实质性改变,“过去,中国视气候变化为全球问题;现在,气候变化已成为国内发展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十一五”以来单位GDP能耗已累计下降13%,预计下降20%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年底有望实现。完成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将节约标煤6.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20%的任务完成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教授说:“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低碳经济。通俗地讲,节能就是少排,低碳经济是它的一个效果,低碳经济社会离人类是一个相当远的目标。”
据了解,近期公布的《2050年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和正在制订的我国“十二五”能源规划,将指明我国新能源和碳排放发展的前景,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根据摩根斯坦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有8000亿美元,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用清洁能源以及相关产业替代化石能源以及相关产业来提振经济,前景非常乐观。当然,与传统能耗相比,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还需要有积极措施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消费。
针对低碳经济的试点工程,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专家研究,准备制定《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出台相关政策.更重要的应该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资源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从当前形势和长远看,大面积对化石能源实施价格补贴显然是不适宜的。
【练习试题】
请根据资料谈谈对“大面积对化石能源实施价格补贴显然是不适宜的”。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准确、全面、简洁。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目前,我国人口众多,对于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现状将给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如果不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环境严峻期将会提前到来。大面积对化石能源实施价格补贴,导致我国能源价格一直偏低,使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化石能源的资源匮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加剧了能源的过度需求和浪费。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需要有积极措施来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消费,对化石能源的价格补贴不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广。只有取消或限制对化石能源的补贴,转投入至清洁能源的开发和推广,才能积极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6 19:36 , Processed in 0.07343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