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6|回复: 1

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四种题型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5 10: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析能力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考查目标,综合分析题的分量在申论考试中越来越吃重,分值亦有相应的提高。如原因、影响和话语理解等常规分析加上选项的辨析改错,分析题的分值可达30-40分,接近作文题的分值比重。但是,由于材料、设问和现实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综合分析呈现出极大的错综复杂和不确定的特性,考生碰到这种题目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分析什么,该怎么分析。为引导考生走出“迷魂阵”,破解综合分析这一难点,对申论综合分析题的4种类型进行梳理,同时对于面试中相应题型的解答也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根据综合分析考查的不同能力,以及不同题型的命题机制,可把目前国考和省考出现过的综合分析题分为四种类型:概括型综合分析、引申型综合分析、纠错型综合分析和申发型综合分析。
(一)概括型综合分析
概括型综合分析,顾名思义这种综合分析旨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这与单纯的概括题有异曲同工之处,所谓同工是指都要经过概括的程序,先概括材料意义,才能做出分析;所谓异曲,则是概括题只限于概括出材料的本义,而概括型分析则须做出进一步的整理。概括型分析的具体题型包括:
(1)概念分析——国考2007年存量土地和地荒,省考山东2007年慈善和公益。
(2)标题分析——国考没有出现过,但是2008年天津市考查过。
(3)原因分析——2007年山东考查我国个人捐助率低的原因。
(4)目的意义分析——2007年国考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的整治地目的和意义。意义分析还存在一个变种,就是2008年江西申论真题中对广州国土局长简文豪“非凡之礼”的意义分析,此处的分析超出了归纳概括的范围,一定程度上偏向引申型分析。
(二)引申型综合分析
引申型综合分析考查考生的深度分析能力,即洞察事物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申论考试大纲中有这样一组词汇——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与主旨、精神。如果说主要内容、主要问题属于事物的现象层面,那么主旨、精神便是给定材料所蕴含的本质层面。引申型综合分析要求考生通过对给定材料主要内容的了解,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想表达的主旨和精神,换句话说就是考生要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明确把握作者的潜在倾向性。这类综合分析具体包含的题型有:
(1)评价分析——2009年国考有网友提出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之策是提高粮价,请谈谈你的看法,以及对“内地欢迎沿海企业内迁”的口号分析;2009年江西省“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进行分析。
(2)启示分析——2008年国考,云南漫湾水电站和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的不同启示。
(3)理解阐释分析——2008年国考G所长的讲话分析;2008年河北招警孟建柱“基层民警很辛苦,非常不容易”这句话的分析。
(4)关系分析——2009年福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6-6-25 12: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纠错型综合分析
这类分析题既不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不考查考生的深度挖掘能力,仅仅考查考生参照对比的能力,而本质上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何谓参照对比能力,参照什么,对比什么?举个例子吧,公文分析,我们参照的是正确的公文的行文格式,对比的是题目与正确的行文格式之间的不同。判断分析参照的是给定材料的原始表述,对比的是题目与给定材料中原始表述之间的不同。
这类分析考查过的题型有:
(1)公文分析——2009年上海市第三大题,对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草拟的文件进行挑错并修改。
(2)判断分析——上海每年都会有判断分析题,2005年国考副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中也引入了这种形式的分析。
(四)申发型综合分析
考查考生的申发论述能力。申发论述这个词符合“申论”的本质,是对事物的纵深的、全面的分析、阐发和论述。它通常应用于申论大文章的写作之中,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即抓住给定材料中的某一个点,结合自身的背景知识谈出自己的观点。但是,2009年江苏省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申发型综合分析——“给定资料6”提到温家宝与网友交流时说的一句话:“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不看给定资料,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题目归入引申型综合分析中的解释分析。但是,阅读给定资料后,我们发现资料中除了这样一句话外,没有任何一则信息是与这句话有关系的。所以,按照我们之前的理论——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是行不通的。这个题目的解决依赖于考生对就业问题的背景知识积累的状况,也正是因为它完全依赖考生的纯粹主观所以才会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这类分析题与大作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大作文的突破点是考生自己决定的,围绕主题,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破题即可,分析的展开相对自由;而综合分析题的作答要点是题目设定好了的,分析的范围不能脱离预设的要点。所以,这类综合分析突破了以往综合分析题的命题机理,应该算得上是对综合分析题的创新与发展。但是这样做会增加阅卷的难度,也需要考生更强的综合能力,需须也只有结合给定材料的相关内容,才能分析得符合要求。而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是见仁见智的,如何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分析,非常考验作答者思维的精确性。此类问题也是面试综合分析的常见题型,两者尽管依据的材料详略不同,但命题与作答的基本机理是一致的,都需要在符合预设要点的前提下,综合问题各个方面来考虑,以形成恰当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1 17:41 , Processed in 0.083673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