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3|回复: 0

2015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善用修辞为文章填色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5 1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发展,申论文章写作的文风也有逐渐改变的趋势,例如逐渐减少对于官方语言的亲睐,更加注重语言的灵活性等。那么,如何可以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有灵气?读起来更容易理解?文字更“接地气”?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接下来,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公务员考试中经常运用,并且也容易操作的修辞方法,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比喻
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中比较晦涩难懂的句子更加容易理解,并且使整个文章读起来比较有灵性,因此,在考试的时候要善用比喻句给文章添彩。
【示例】
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需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趋于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肌体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中公分析】
段落开头运用比喻的方式来引出文章所想要表达的主题,通过“参天大树”和“蛀虫”来类比“国家”和“腐败”,从而更加形象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更加容易使阅读者理解作者表达的重点。
二、排比
排比句句式工整,朗朗上口,也会展现考生的综合实力,并且也符合申论写作的基本思路,所以能够熟练运用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示例1】
从神舟九号、十号载人飞船圆满升空,到嫦娥五号成功奔月;从西气东输全线贯通,到青藏铁路跃上世界屋脊;从抗击禽流感疫情,到多次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伟大祖国正日益强盛!
【示例2】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之所以能够接受严重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就是因为进行了改革开放。
【中公分析】
三个“从……到……”和两个“之所以……能够……”排比的运用,说明了我们国家正在日益强大,运用铿锵有力的排比句来全面介绍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般对于考生来说文章的开头是难点,而如果用国家的宏观成就来开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构建,同时也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三、设问
设问句也是文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之一,通过问题的连问可以增加气势,也会更加容易表达对于主题的态度,层层深入更容易引起共鸣。
【示例1】
《蜗居》,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热议。为什么虚构的故事和情节能产生这么大的现实反响呢?为什么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共鸣呢?为什么会让很多人深有体会呢?主要是由于它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蜗居”、“蚁族”、“房奴”、“裸婚”……这些热词的流行,表明高房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而历史和现实的很多教训都深刻地警示我们:房价问题事关全局,如果长期居高不下,需将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
【示例2】
对于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社会十分关注,要求改革分配制度的呼声也很高。对此,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年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为什么国人的幸福指数没有提高呢?为什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了呢?为什么不公平感似乎还强了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分配不公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公分析】
在申论文章的写作中,无论是描述问题,还是分析原因,亦或是列举影响之前都可以运用设问去引入或者运用设问的形式来表达。首先,在1200字左右的文章中如果运用连问的话会更加容易引起考官的注意。其次,通过这样的连问能够表达出强调的意味,可以更加容易地刻画主题。
以上是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的较为常见的三种修辞手法,希望对考生的写作提升有所帮助!

更多申论文章写作技巧请见中公申论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 22:31 , Processed in 0.07540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