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回复: 0

逻辑思维主导逻辑分析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4 03: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学员对于公务员考试各种题型的把握还是不够的,对于不同的题型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把握,去解决。把功夫做细,把方法做通。比如这样一道题:
目前,在图书市场上有许多诸如《成功十大要诀》之类的书。出版商在推销时声称,这些书将能切实地帮助读者获得卓越的成功。事实上,几乎人人都知道,卓越的成功注定只属于少数人,人们不可能通过书本都成为这少数人群中的一个。基于这一点,出版商故意所做的上述夸张乃至虚假的宣传不能认为是不道德的。退一步说,即使有人相信了出版商的虚假宣传,但只要读此类书对他在争取成功中确实利大于弊,做此类宣传也不能认为是不道德的。
以下哪项断定最符合以上的议论:
A.只有虚假宣传完全没有“歪打正着”的正面效应时,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B.只有当人们受了欺骗并深受其害时,故意做这种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C.如果故意做虚假宣传者是通过损害受骗者获利,那么,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是不道德的
D.只有当虚假宣传的受骗者的数量超出了未受骗者时,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这道题就是很典型的一道题,我们甚至可以说,这道题放到言语理解题当中和放到逻辑分析题答案会是不同的!
首先一般都会排除AD选项。争议就在B选项和C选项上。选择C的这样解释的:C项提到“获利”,而文中没有涉及,这犯了一种主观想象的典型错误,所以是错的。选择B的这样解释的:C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但是C的前件比题干多了一个条件“获利”,但是这个条件并不能影响它后件的成立,相反,多了这个条件可以更有力的推出后件。B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我们把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转化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形式:如果故意做这种宣传是不道德的,那么人们就是受了欺骗并深受其害。很明显这是不对的了。
两种解释都很有道理,而且都能很充分地得出最终答案。关键点就在于本题是出在哪个题型上了。如果是出在言语理解题中,C项明显是犯了主观想象的错误,文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获利”。很容易排除。如果是出在逻辑分析题中,B项作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无疑是说的太绝对了,在逻辑上不正确,也很容易排除。
这样看上去似乎比较麻烦,不同的题还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办法,但是正是每种题型都有了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我们在做每种题型时才能游刃有余,轻松应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4 18:14 , Processed in 0.058380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