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理解:共20题,每道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41.原来鉴赏与研究被一个绝深绝崭的鸿沟隔着。鉴赏是随意的评论与谈话,是心底的赞叹与直觉的评论; 。如此说来,鉴赏者是一个观花的游人,研究者则是一个植物学家; 。
文段中两横线应填入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合理的一项是:
①而原原本本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才是研究
②研究则非有一种原原本本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不可
③鉴赏者不敢随随便便发表意见,研究者却可以马上说这首诗很好
④鉴赏者可以马上说这首诗很好,研究者却不敢随随便便发表意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2.鲁迅满怀悲愤的写道:“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是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对上文中“延口残喘”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反映鲁迅英勇抗战、一往无前的无私无畏精神
B.反映鲁迅对只能写文章纪念捐躯青年的无奈
C.反映鲁迅先生处于极为险恶、压抑的环境之中
D.反映鲁迅先生悲愤的心情和奋力抗战的精神
4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约束,这种“雪亮”有可能变成一种偏执,一种没有方向的自负。而建立在“多数人”压过“少数人”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进片面和偏狭的陷阱中,“上级”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个人”;“公众”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顶天”的压力和“立地”的责任互相补充下才能真正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个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质疑群众评议的合理性 B.群众的意志要得到合理的引导和约束
C.如何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D.怎样在群众和上级间达到平衡
44.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
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作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
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
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
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上升
45.上海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表示,网友对其在网站上发表的帖子具有著作权,如果其在帖子中注明“不得转载”,则其他单位或网站不得对此进行转载,否则视为侵权,如果帖子中没有相关声明,依据有关规定,其他单位或网站可以进行转载,但必须支付稿酬,否则也将视为侵权。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网络作品受法律保护 B.网络侵权很难进行界定
C.网站可任意转载帖子 D.网络作品的稿酬不好计算
46.某市场调查公司将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家庭子女教育与养成费用支出情况作了一个比较,发现三地家庭为子女教育支付给学校的费用水平,以北京为最低;而在其他教育支出方面,以上海家庭的支出水平显著较低;以总体水平而论,上海孩子所获得的零花钱和所需家长承担的生活费用也低于京穗。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广州家庭:
A.给孩子的零花钱少于北京
B.为子女教育支出总体水平高于上海
C.在其他教育方面的支出水平介于北京、上海之间
D.为子女教育支付给学校的费用水平介于北京、上海之间
47.据专家介绍,爬楼梯上楼相当于做有氧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够锻炼腿部肌肉群,能起到一定的锻炼功效。但下楼时,膝关节、踝关节要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会人为加大这些关节的活动量,受压的强度会急剧增加,关节受到磨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对身体不利。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A.经常爬楼梯能达到锻炼效果 B.心脏病人应该经常爬楼梯
C.下楼梯有助关节的恢复 D.下楼梯应该加快频率
48.人流感病毒主要作用于鼻腔和咽喉的受体亚型阿尔法2.6,而H5N1病毒通常影响的是下呼吸道受体亚型阿尔法2.3。这一差异决定了禽流感病毒不太容易通过唾液飞沫传播。然而最新的基因测序结果却显示,土耳其禽流感病毒呈现更易与受体亚型阿尔法2.6结合的特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病毒的鉴别技术 B.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增加
C.禽流感病毒如何作用于人体 D.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的区别
49.总体上说国民经济总产值与幸福感正相关,人均收入越多,人们越幸福。但是,当人均总产值超过8000美元的时候,幸福感受与经济的相关就不明显存在了。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观点,财富只是缺少时才对幸福有较大影响,一个特别贫穷的人不会感受到幸福,可当财富增加到一定水平后,财富与幸福的相关就小多了。即使是在福布斯排行榜中前100名,身价在1.25亿的富翁,也只是比中等收入的人稍微幸福一点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没有财富就谈不到幸福 B.财富与幸福是成正比的
C.财富越多与幸福的相关越小 D.亿万富翁不比中产阶级更幸福
50.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辩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51.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书本是他们获得知识和寻求思想支柱的重要途径。并不是著书立说的人便可成为社会时代的导引者,在写书的人和繁杂的书籍经典海洋中,能够真正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极深印象往往微乎其微,因此,对于那些不以创利为主要目的的著书者和那些潜心修志、遍觅群科的读书人来讲,少量的作品、大量的心血和永恒的探索都是有同等价值的。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作品太多,往往使人良莠不分
B.对作品的评价,著书者和读书人都应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C.作品的好坏不在多而在精
D.只有投入大量心血的著作才是最好的
请根据下文回答52~56题。
蚂蚁无声无息地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它们有组织、有分工、有种族、有“军队”,甚至有“国家”。
蚂蚁以结队而行、分工奇特和行为多样等种种方式来[ ]环境,在各个生态系统中充当“捕食者”、“清道夫”、“护林员”、“播种机”、“挖土机”和“运输队”的角色,于是也就有了“狩猎蚁”、“奴役蚁”、“畜牧蚁”、“农耕蚁”、“筑巢蚁”、“蜜桶蚁”的种种称谓。
蚂蚁有贮藏食物的习性,其中最典型的要数“蜜桶蚁”。“蜜桶蚁”的每个工蚁觅食时都带着一个小型仓库出门,那就是它们的嗉囊。嗉囊位于食道之后,胃之前,能异常膨大,可贮藏大量液体食物。工蚁采集了许多食物,并不只供自己享用,有时只让极少的食物进入胃里,而将大部分食物贮存在嗉囊里。返巢后,它们就会反刍给执行内勤的巢友享用。一些工蚁的嗉囊特别发达,取食后,腹部膨胀成琥珀色的球状,像浆果一样,趴在巢室的顶部,成为一个个活的小仓库。但由于它们过于肥大,所以当蚁群受到外来敌蚁袭击时,无私的“蜜桶蚁”竟然成了首先被抢劫和掠走的对象。
从上述蚂蚁的种种行为中,了解到蚂蚁的生存之道在于群体成员间的精诚合作。其方式是以高度发展的化学交流来实现的,这种交流使巢友产生了警惕、注意、护理、喂食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行为。
对群体的忠贞不渝和内部不断发生的争夺,使“蚂蚁王国”在种群的扩张过程中,变得多姿多彩,使得人类不仅不能小视蚂蚁,反而要为它们奇特的本领所折服。无论人类对蚂蚁的了解程度如何,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都在不遗余力地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默默地做着贡献。
52.填写在短文[ ]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了解 B.认识 C.观察 D.适应
53.关于“蜜桶蚁”下面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每次的进食量都很大 B.遇到危险经常被袭击
C.嗉囊的收缩功能较强 D.嗉囊能分泌蜜类食物
54.关于蚂蚁的生存之道,以下哪种理解是正确的?
A.优胜劣汰种群至上 B.经常交流生存经验
C.既没有分工又重合作 D.辛勤劳作又不辞辛苦
55.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蚂蚁根据分工能各司其职 C.“蚂蚁王国”内部互相信任
C.人们给蚂蚁起了很多绰号 D.人们对蚂蚁的了解还肤浅
56.本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蚂蚁?
A.仔细研究它的心性 B.深入了解它的危害
C.和平共处共建家园 D.适当限制它的繁殖
根据下文回答57~60题。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于是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建筑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57.根据文意,对“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动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逃离现场
58.对文中的有关概念,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含义是相同的,均指计算机模拟逃生的程序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C.“各项因子”中的“因子”与“恐慌因子”中的“因子”不同,它是来自于许多资料的一组数据
D.“欲速则不达效应”是指人群疏散得越快,越容易导致悲剧的产生
59.下列表述不属于解决群体恐慌现象措施的一项是:
A.建筑物要保证出口的数量和宽度
B.建筑物出口的前面应设置不对称的圆柱
C.在建筑物上建造相对狭窄的出口走廊
D.恐慌人群中的人员应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
60.对本篇文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匈牙利和德国科学家认为可以用方程式精确地计算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运动的时间以及不能逃生者的数量
B.面对灾祸,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因忽视其他出口而出现伤亡,这实际上是人们的原始求生本能造成的悲剧
C.这一复杂的计算机模型中的各项因子,指的是出口的数量、出口的环境、出口的宽度及位置、人数及其人员构成等因素
D.出口走廊如有开阔处,不仅不利于恐慌人群的逃生,反而会使人流速度降低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包括三种类型的题目:
一、图形推理:共10题,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供选择的4个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正确的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请开始答题:
67d567929f6563591659281e6d8042b3.jpg
df4f5ebb16b80fcead2d01617b85895d.jpg
ace7b0b7ac14fcc616fffce56eab18b2.jpg
2fe17b8cc0ef7ebe8f808a16a6ffc84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