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 发表于 2016-6-23 18:46:11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十五期)

一、 行测
( ) 对于 效益 相当于 经营 对于 ( )
A.投入 利润 B.成本 税收
C.生产 规划 D.资本 管理
【答案】A。 解析:投入是产生效益的必要条件,经营是获得利润的必要条件。
二、 申论热点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关键词】
加薪潮 “工资倍增”计划
【背景链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2010年4月27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201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提出的这个工资倍增计划并表示,使劳动者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翻一番,不失为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民生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好办法。政府部门有责任让老百姓收入增长得更快一些。
【典型事例】
● 2010年以来,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确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随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透露,2010年还将有20个省份计划调整工资标准。并表示今年尚未调整的地区,要根据本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状况等因素,把握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时机和力度,适时合理进行调整,并按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批、报备。
● 中国众多外资、合资的制造业企业纷纷上演“加薪潮”。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拥有60余万员工的台资企业富士康,在发生接二连三的工人自杀悲剧之后,决定给工人大幅度加薪,以及外资经营的工厂爆发一连串要求改善工人待遇的罢工潮。
2010年6月1日,富士康宣布一线员工加薪30%后,10月1日将再度上调标准薪资达66%;本田则提出一线工人加薪24%;台企冠捷科技在今年已加薪15%的基础上,考虑再调高15%至20%;旭日企业今年也还将为员工加薪等等。
● 2010年8月8日,山西省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推进会上宣布,今后几年,山西省将实施“工资倍增计划”,力争在“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目标。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家宝
不能让平均富裕水平掩盖掩盖困难群体面临的困境——汪洋。
[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分配机制下,如果要实行工资倍增计划,将会碰上三只“拦路虎”,需过“三关”:
第一,民营企业。
从现实情况看,民营企业涨工资的权力完全掌握在企业老板的手中。几年前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许多民营企业形同虚设。同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民营企业都可以以效益不好为借口,拒绝实施政府提出的工资倍增计划。
第二,垄断企业。
通过资源垄断等获得巨额利润的垄断企业,其员工的平均工资早已大大超过其他行业的平均工资。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少数金融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00多倍,而个别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2000多倍。如果垄断企业也执行工资倍增计划,必然用足用活政策,最终只能导致更大的分配不公。
第三,物价。
现实生活中,物价的上涨,已经使不少低收入者感到生活的压力。工薪家庭面临着看病贵,子女入托贵、上学贵以及日常生活开支不断加大的问题。特别是事关民生的房价,年年攀升,不少城市的房价不断在“倍涨”。因此,即使大部分人实现了工资倍增,如果不把物价上涨控制在温和的范围内,工资倍增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深度分析]
收入分配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实际上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联的。
从社会问题看,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从政治问题来看,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其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
提高劳动报酬,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考试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论述:一是联系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情况,考生可以从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的角度切入,二是从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展开论述。
三是结合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刻背景,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看待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国民收入格局的深层次调整等角度进行作答。
[措施]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
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民综合补贴与专项补贴相结合的补贴制度,扩大补贴实施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公务员工资分配制度,规范地区津贴补贴标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以区域和行业为重点大力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三是实施反垄断的分配调控政策。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性行业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权益。
【一句话点评】
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作者:中公教育申论名师团队)
三、 面试
题目一:针对“一警多能”谈谈您的看法。
中公教育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
时政热点类的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通过考生对新生事物的分析来展现其见识和包容的态度。
【解题思路】
破题表态,对于“一警多能”的看法,肯定其积极意义。其次,联系实际,“一警多能”的具体含义及其试点的效果。再次,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如何保证警员素质在综合的基础上还能保持在高标准上,如何对警员进行效能考核,当出现专业问题上综合素质的警员能否处理妥当。最后提出使其完善的措施。
本题的关键点是要能够从哲学的高度来辩证地看待问题,要重点强调其积极意义,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把握了这一点,思路就不会跑偏。
【参考答案】
“一警多能”强调了警察的综合素质,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管理职能高效的要求。
今年6月以来,河南省公安厅率先在新乡等4个城市作为试点,推行警务体制改革。撤并城区内的公安分局,形成市局直接指挥派出所的快速反应体系;交警、巡特警、治安警、刑警“四警合一”,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四个警种的综合执法,一警多能,对于构建起情报信息、打击犯罪、治安防控、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城市管理和服务群众一体化的新型警务机制有积极地作用。新乡模式是一种大胆改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据统计的警务机制通过运行,河南新乡市110接出警时间由过去的5分钟压缩到现在的3分钟;一线基层警力得到加强;发案率同比下降,破案率同比上升十个百分点;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多;综合绩效考评位列18个省辖市公安局第一名。“一警多能”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们同时也需看到,新事物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比如,如何培养警察能够四种岗位的职责都胜任的能力,如何进行警察工作效能的定期考核,对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大案特案,综合素质的警察怎样做到比专业警察处理的好。这就需要我们要制定完善的警员培训,考核机制,并且重点培养一些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以确保某些案件能够精准的解决。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相信这项政策会越来越完善,最大的发挥其积极意义。
【专家点睛】
考生要想答好这个题目,首先要对“一警多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然很难谈的深入,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关注社会、关心民生,提高社会认知能力。一般考生能谈到该制度的利弊两个方面,但如果能表现出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并联系实际,则更能彰显考生的内涵,切忌对某一新政策一味地赞扬或者一味的批评和指责。
题目二:单位安排你组织一场招待会,在招待会现场,有一个记者对某一问题提出质疑,打扰了会场秩序,作为招待会负责人,您会怎么做?
中公教育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情景应变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本题意在通过一突发事件的处理来考察考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解题思路】
首先,简要说明招待会的目的或者意义;然后,对突发状况进行一次处理,抓住轻重缓急的原则;最后,提出建设性意见。本题的关键点是要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秩序混乱的问题,而不是自我反思。
【参考答案】
开办记者招待会,是加强一各媒体之间的联系,促进双方合作关系,奠定友好合作基础的有效措施。而招待会现场秩序出现了问题,我会紧急处理这一问题。
第一,我作为招待会的负责人来组织这次招待会,稳定大家的情绪,派一位和这位记者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去安抚一下他的情绪。
第二,我们招待会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希望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要懂得尊重他人的一个道理,同时提出会场纪律和要求。按照正常的回忆流程将此次招待会开完。
第三,对于这个记者的行为给予合适的批评和提出一个良好的建议。
第四,会议结束后,就此次会议向领导进行汇报,并主动交代自己在会议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一下原因,并且建议这样的会议多多召开,营造大家良好的会议气氛。
题目三:名人说:“表扬一个人,最好用公文 ;批评一个人,尽量用电话”,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教育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属于综合分析中的知识理解类。此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综合分析题可以深入考察考生很多方面的能力,不论在中央国家机关的面试或者是地方各级各类面试题中都是必考题型,所以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解题思路】
首先,就话论话,谈一下这句话提出的一些背景内容以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其次,就话论理,可以详细分析一下这句话提出的合理性或者你都会这句话的看法以及你为什么这么看等,最后。就话论己,联系自身,联系实际,谈一下这句话在你身边是如何体现的等等。
本题关键点:在于要正确把握对这句名人名言的分析和理解,要了解这句话提出的背景,否则容易把题答偏。在就话论理部分要深入分析,全面系统。
【参考答案】
这是著名的美国实业巨子雅科尔提出的人事管理诀窍,主要谈的就是沟通的技巧问题。我们都知道沟通在我们生活中是何等重要,与同事之间、与领导之间、与亲朋之间等,可以说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沟通,通过合理有效地沟通是可以帮助大家化解矛盾的。但是,沟通也是不容易的,沟通也是要讲究技巧、讲究方式方法的,纯粹的语言沟通有时也会显的苍白无力,所以雅科尔才会有这样的心得:“表扬一个人,最好用公文;批评一个人,尽量用电话”。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沟通确实需要要讲究技巧,纯粹的语言沟通有时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公文”和“电话”并不是单纯的指只能通过公文和电话这两种方式,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想告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公文、电话只是其中的几种,我们还可以采用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等其他方式加强沟通。另外,表扬一个人通过“公文”,批评一个人通过“电话”,也强调了一种领导艺术。正面的信息尽量扩大,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扩大它的影响面的同时也是对做好事的人的一种肯定;负面的信息,能掩则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缩小负面信息传播的范围同时也是对对做错事的人的保护,从而避免引起犯错者的逆反心理,打击其工作积极性。所以,这句话被视为雅科尔的人事管理诀窍,通过这种多形式的有效沟通,不但可以化解矛盾还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企业效能的最大化。
作为一个社会人,每天面临不同的群体,要接触不同的人群,高效的沟通以及灵活合理的沟通技巧都是至关重要的。和同事、和领导,不但要注重在八小时内工作中的沟通,多相互学习、相互请教、共同协作,还要注重八小时外生活中的沟通。同时,我们的领导者也要注重采用这种有效地领导艺术,合理沟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家点睛】
知识理解类的综合分析题要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就话论话——就话论理——就话论己,首先要分析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通过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联系实际,可以采用辩证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合理性或者原因等等,最后可以联系自身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本习题区选自:《公考资讯每周速递》
公务员考试周刊包含:“公考资讯每周速递刊”(每周发刊)和“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专题刊”(不定期发刊),每周一为订阅用户免费发刊,内容涵盖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及其他公职类考试的招考信息、备考指导、精品专区及考试练习等。您只需留下电子邮箱在线订阅即可及时了解相关资讯。详细订阅信息请查看网址:http://edm.offcn.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