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23-11-17 08:46:15

单选题: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概,到杜甫“( )”的憧憬

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概,到杜甫“( )”的憧憬,再到孙中山“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术深
    B.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答案】D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文学常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唐朝诗人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意思是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这是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句诗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诗歌前三段就是描写了现实处境及其家中贫穷状况,最后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这样,就充分地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的人文关怀、普世之情感。比较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术深”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意思是国都已经残破,山河依旧在目,人事却已全非。长安城里的春天,人烟稀少,草木丛生,一片荒凉。这首诗具体创作是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A项排除。
    B项:“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B项排除。
    C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杜甫的《杜工部集》,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C项排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单选题: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概,到杜甫“( )”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