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员招聘考试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
1、“当我说我写字的桌子存在时,我的意思是我可以看到并触摸它,”这句话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答案】A。解析:材料说当我说桌子存在的时候,是因为我看到或者触摸到它,即桌子的存在是由我说了算。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物质是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这种观点属于把人的主观感觉当成本原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
2、列宁认为:“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的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他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2.【答案】D。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是唯一的,也是具体可靠的,故ABC三项的说法错误。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实践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故本题答案选D。
3、《易经》里记载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下列选项中,与其包含的哲理观点一致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到了不能发展的时期,就要做出改变,如此事物就能够继续发展,并长久生存下去。C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意思是,客观环境变了,事物的情形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就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以适应变化,与题文观点一致。A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重量的积累;B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没有体现明显的哲学观点;D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
4、________,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A.遵义会议后 B.土地改革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4.【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和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即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的初期和中期,即从1927年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故本题选B。
5、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________的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断、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5.【答案】A。解析:2019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重要文章,题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故本题答案为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