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务员文字资料考前强化训练(三)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B.27.8%C.24%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B.200米—500米 C.5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B.8.2%C.11.6%D.9.3%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B.27.8%C.72.2%D.29.5%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
6.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
A.23.8%B.17.6%C.6.2%D.6.3%
7.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
A.1/2弱B.1/2强C.1/4弱 D.1/4强
8.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
A.310.29亿元 B.288.29亿元 C.32亿元 D.22亿元
9.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A.12%B.19.7%C.30.3%D.8.7%
10.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
A.9545.46亿元 B.6495.66亿元 C.4592.38亿元 D.310.29亿元
1.C
[中公解析]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2.A
[中公解析]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3.B
[中公解析]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
4.C
[中公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5.C
[中公解析]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 “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
6.C
[中公解析]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7.B
[中公解析]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8.D
[中公解析]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9.D
[中公解析]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
10.C
[中公解析]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