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滥用,安全感无处安放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特别是人脸识别技术,被越来越广泛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脸识别技术给社会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人们对于这项技术在安全方面的担忧也逐渐增长。因为拒绝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升级年卡,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起诉至法院,这被认为是国内消费者起诉商家的“人脸识别第一案”,或可以为相关争论提供一个法律样本。此外,住宅小区的刷脸门禁确实是有效避免外人进入的办法,但同样面临部分业主反对的问题。虽然这些案例都因为人脸识别涉及到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但其民事诉讼结果对人脸识别滥用的问题能产生多大影响暂不确定。
在互联网时代,基于相关平台或者部门的管理要求,有时候个人信息不得不做一些让渡。然而,让渡不能没有边界,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甚至家庭住址都被“满世界”登记的情况下,还让我们继续让渡“人脸”这种极为重要的个人信息,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担忧:到处留下人脸信息,谁知道哪一天会不会被不轨之人偷去,行不轨之事?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将极易危害包括原告在内的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启动立法,确定人脸识别权界。针对人脸识别以及个人信息采集的专门立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大量分析调研以及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事情虽然需要一个过程,相关部门应该抓紧出台一些基础的规范、条例等,先行遏制住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保障好个人信息安全,让这项技术更加规范、合理地应用。
增强安全意识,警惕信息滥用。人脸识别技术是较为精确的活体检测,但仍属于一种模糊匹配。因此,人脸认证技术还不能在所有场合做到非常成熟,在涉及个人隐私、财产等重要信息的场景下,建议启用多重认证方式。商业组织在征集消费者面部信息时,应该告知消费者使用目的与风险,以此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其他个人信息录入,大众都应该对这些信息的采集与使用目的保持警惕。
如今,刷脸支付仍处于试行阶段,若要大范围地运用,不仅需要对软硬件设备加大投入,相关科技进一步成熟,更需要一系列安全措施来保证用户在使用中放心、安心。刷脸支付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商业选择,商家和顾客应该有所协商,商家要对客户的支付安全有所保障,顾客也能对自己的支付方式有所选择。如何培养大众的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喜欢上网的年轻一代的信息安全意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