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 发表于 2016-6-23 15:35:14

申论热点:保障房照亮安居梦

◆2011年,全国共开工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史无前例。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保障房3600万套,保障房覆盖范围将达到20%。
关键词:加大建设投入
切实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从想法到实践,从试点到大规模推进,从单一的品种到制度上的全覆盖,近几年的保障房建设让代表、委员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保障房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也给楼市调控增添了底气,更是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保障房大大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尤其是从2011年起,公共租赁房成为保障房建设的主力军,让许多原本不属于保障对象的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也能纳入保障范围,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
福建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林欣欣代表告诉记者:“政府不断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让基层的工人感到安心。希望保障房的建设量进一步加大,并且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比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周边集中建设公租房,提供给外来务工人员,这样将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对企业、产业和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都有好处。”
保障房不仅改善民生,也有助于稳定房价。在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的同时,持续两年的房地产调控成效也逐渐显现,部分城市房价稳中有降,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楼市调控并不容易,人们一直担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房地产调控会影响上下游产业和相关就业。实际上,这样的担忧大可不必。去年1000万套保障房所需的1.3万亿元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商品房投资的下滑,同时也能为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保障房也将助推城市化进程,其释放出的消费和投资潜力将直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对老百姓个体而言,有了保障房就能安居,减少了后顾之忧,最终能进一步扩大内需。”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委员表示,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是改善民生和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公平分配
年内大规模交付入住考验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将建设保障房3600万套,保障房覆盖范围将达到20%。今年将开工不少于700万套,尽管开工规模比去年少,但加上前两年结转的项目,整体在建规模将超过1700万套,为历史之最。要把这项民生工程建设成真正的民心工程,面临的资金、土地、管理压力大,需要的决心更大。
针对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面临的资金缺口大、市场化融资难问题,蔡玲委员建议,应提高金融业对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保障房项目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规模,单独设立统计科目进行统计,不与商业房地产开发、商品住宅开发项目混同,并根据保障房项目的建设经营特点,配置专项融资规模实施“定向宽松”政策。制定保障房项目贷款的利率优惠政策,同时对于银行提取此类贷款拨备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放宽对保障性住房类贷款的期限,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从今年下半年起,保障房将进入大规模的交付入住期,分配、管理的问题将逐渐凸显。能否守住公平分配这条“生命线”?能否把保障房管理好?都将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要分配、管理好保障房,首先要合理确定保障对象的门槛,再通过部门联动的方式加强审核,并建立严格的退出和惩罚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市长徐力群代表介绍,中卫市主要面向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租房。为了确保分配公平,中卫市住建部门会同民政、监察等部门对申请人有无住房、家庭收入情况、劳动合同、养老保险证明等进行审查。审核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进行,对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材料并说明理由,并通过媒体公示名单。    同时,对骗取公租房、转借、转租公租房的承租人,解除合同,收回公租房,并将其行为记入信用档案,5年内不得申请各类保障房。
关键词:长效机制
让住房制度体系告别“零敲碎打”
在保障房建设实践过程中,我国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正从“零敲碎打”走向逐步完善。徐力群代表认为,未来政府提供的保障房供应量应达到20%左右。比重如果少了满足不了需求,多了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应从部分城市开始试点,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体系。”蔡玲委员建议,在现阶段,可重点对公积金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政策,扩大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范围,允许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家庭用公积金交纳租金,提高保障性住房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
土地制度方面,蔡玲委员认为,应加快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机制,研究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定向储备制度,为信贷资金和社会融资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健全长效机制的坚强后盾。徐力群代表认为,应加快住房保障立法进程,明确政府在住房保障上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基本的保障和分配模式。建立有硬性约束的退出管理制度,如建立系统性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违规成本。
保障房制度还在起步阶段,代表、委员们表示,今后应将其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加以持续完善,并加快建立投入、分配、管理的长效机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热点:保障房照亮安居梦